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健康频道>>健康24小时

关注食品安全 拒绝网络谣言

来源: 中国台湾网 作者: 2015-07-15 16:24: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图片源于网络)

朋友圈成食品谣言“重灾区”

微信正在成为我国主要的社交媒体平台,同时也是食品网络谣言“集中营”。据相关统计,微信每天拦截“谣言”多达210万次,内容一般涉及食品安全、人身安全、健康养生等。“注意,几种食品千万不能吃!”、“天哪!以前竟然不知道,快告诉身边的朋友”这种用夸张、警示、绝对的语气,标题很吸引人,还有图片和数据,内容涉及大家关心的健康、安全方面的文章,很容易引起关注,也会引发很多不明真相小伙伴的转发和@。

妈妈们成为转发主力

越来越多中老年人加入微信朋友圈,妈妈们对信息的辨识度较低,对一些安全方面的信息比较敏感,高阅读量附带“真人真事”的文章深信不疑。同时为了子女的安全“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不自觉的就会成为网络谣言的主力军。小编纵观亲人们的朋友圈,很多关于食品安全、养生方面的文章,且多为互相转发,很多时候妈妈会亲自发给小编并警告必须看。亲人们关切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因缺乏相应知识易被利用。

揭秘谣言背后的利益关系

那么,发布这些谣言的究竟是谁?答案是——营销账号。

微信传谣背后隐藏着黑色利益链,借助夸张的标题和内容获取粉丝和传播量,再通过广告主投放广告费生财,或通过传谣协助某品牌恶意抹黑竞争对手,获取公关费。且这种营销成本低风险小。如果被发现举报,只会封号删文章,换个账号继续发便没事了。目前由于相关法律制度、网络平台管理模式不完善等原因这种现象很难管理,或许这也是以后网络监管发展的必然方向。

打击网络谣言捍卫食品安全

网络谣言屡禁不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有我们自身的因素。首先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知识的匮乏,随时处于“食品安全焦虑”之中,容易轻信被不法分子利用。很多谣言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例如“打针西瓜”,几乎每年夏天都会卷土重来,对瓜农造成极大的冲击。有些谣言只是修改了之前文章中的地区,又变成新的事件。这便要求消费者对信息有辨识度,不盲从,不轻信。最根本的还是提高国民食品安全知识水平。

此外,监督体制的不完善,导致管理无从下手。网络作为新兴媒体,还未形成完备的管理系统。且各方面的营销案例层出不穷,相关法律很难跟上更新速度。监管的漏洞很容易滋生出不法盈利者。

最后,食品行业自身做好表率工作,把食品安全问题做好,从源头解决食品问题,让谣言无源可寻。对于一些受到谣言攻击的企业,也要第一时间站出来表明态度,告诉消费者事实,严厉打击非法传播,捍卫自身利益。

关键词:谣言,网络谣言,食品安全问题,食品问题,集中营,重灾区,真人真事,

责任编辑:健康
-->

相关新闻

关闭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我们 | 举报平台 | 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