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健康频道>>健康24小时

飞越上万公里的爱心传递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2015-08-17 04:40: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的中几友好医院,空气仿佛凝滞了。一名3岁的颅咽管瘤合并脑积水患者正在神经外科接受救治。孩子入院时已经出现意识障碍、多尿等症状,肿瘤直径有7.5厘米,凸入了第三脑室,病情十分危急。

来自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外科的医生和中几友好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伊布拉西玛,在经过全面检查和充分的术前讨论后,在孩子入院的第二天就实施了一期治疗——脑积水分流手术。手术虽然很成功,小患者的病情也逐渐稳定,但多尿的症状并未好转,甚至出现了尿崩症。尿崩症患者24小时尿量可多达5—10升,是正常人的5倍,如不及时补充大量水分,会出现严重失水甚至死亡。

为缓解症状,医生和孩子家长通过各种渠道去购买治疗尿崩症的药物——加压素和垂体后叶素,但几内亚国内没有此类药物。这不仅让孩子的生命面临新的危险,而且该药物对二期治疗——颅咽管瘤切除手术也至关重要。此时,唯一的办法就是向国内求援。

正值中国第二十四批援几内亚医疗队员分批回国休假之际,医疗队迅速向刚刚回国的队长王振常汇报了此事。王振常立即赶回北京友谊医院,亲自联系门诊部主任崔玫、神经外科主任刘藏、援非办公室干部贾臣,共同协商处理。神经外科接到任务后,王月平医生马上自行购买了加压素和保温箱送到科室;医院相关科室迅速备好充足的垂体后叶素,并给航空公司出具了各种证明材料。神经外科医生董益鹏仔细算好冰袋保温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将药品送到首都机场。

7月10日凌晨,在北京飞往科纳克里的航班上,乘客纷纷进入了梦乡,但有一位中国女乘客一直不敢合眼。她不时瞄向脚下的小药箱,每隔两小时就得请空乘人员取来事先放在飞机冰箱里的冰袋,把药箱里将近融化的冰袋替换掉。就这样,从飞机起飞到落地,她一直用冰袋保持药箱的低温。这位特殊的乘客就是中国驻几内亚大使馆参赞贾桂玲,她的小药箱里装的就是这名几内亚小朋友的救命药。

当救命药送达中几友好医院时,患者的母亲眼里含着泪水说:“这是我孩子的命啊,感谢中国!”

药物注射进体内后,孩子尿量渐渐减少,体质也逐渐恢复。8月5日,医疗队麻醉科医生和卡西姆医生为孩子打麻醉,手术室护士备齐手术用品后,神经外科医生和伊布拉西玛医生为孩子进行了颅咽管瘤切除术。这也是几内亚国内首例颅咽管瘤切除术。

经过8个小时的连续奋战,手术成功完成。当孩子平安返回病房时,孩子的父母和亲朋向所有医务工作者竖起大拇指。

飞越1.3万公里的爱心传递,铸就中国第二十四批援几内亚医疗队的援非誓言。中非友谊正在非洲大地播洒,亲情大爱正传递给非洲人民。

(作者为中国援几内亚医疗队队员)

关键词:几内亚,垂体后叶素,第三脑室,神经外科,加压素,颅咽管瘤,患者,冰

责任编辑:健康
-->

相关新闻

关闭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我们 | 举报平台 | 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