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健康频道 >> 健康资讯

[艾滋病日]艾滋病正变成可控疾病 有效预防非常关键

长城网 作者: 2016-12-02 08:25:25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导语:今天是第29个世界艾滋病日。来自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全国新诊断发现艾滋病感染者9.6万余人,以性活跃期青壮年为主。20—29岁是感染人数最多的年龄段,占比达到24.5%。这,绝非危言耸听。

资料图。(图片来自网络)

  艾滋病疫情在青壮年中上升较快

  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吴尊友说,青壮年是艾滋病流行的主要受害者。中国艾滋病疫情在青壮年群体中上升较快,是我们必须要正视的现实。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吴尊友介绍,今年前9个月,全国参与艾滋病检测的达到1.2亿人次,新诊断发现艾滋病感染者9.6万余人,94.2%是经性途径传播。

  从性别和年龄来看,男性感染者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3.7:1;新诊断的感染者以性活跃期青壮年为主。20—29岁是感染人数最多的年龄段,占比达到24.5%。

  性观念趋于开放,性知识仍显滞后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性话题及性行为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青壮年的性观念、性心理、性行为虽然趋于开放化,可是相关知识的缺乏以及预防意识和能力的薄弱,却令人担忧。

  以广州10所高校600名在读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小组座谈等形式进行对性传播疾病相关知识的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性病的了解甚少,50%的学生表示“有所了解”,23%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在处理性病的问题上,54%的受访学生选择“自行去看医生”,少数学生选择“默默忍受”。

  甚至有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离艾滋病很远,不会被感染。广州高校大学生防艾公益组织介绍,大学生“男男”之间没有避孕需要,大多不会采用防护措施,导致“男男”成为艾滋病易感群体。

  社交新媒介的普遍使用加大防控难度

资料图。(图片来自网络)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日益频繁,“一夜情”“性交易”等现象增多。而互联网等社交新媒介的广泛使用,增加了易感染艾滋病行为的便捷性、隐蔽性;新型毒品滥用,“毒”“性”交织,加剧了不安全性行为的发生……这些社会因素加大了防控工作难度。

  据媒体报道,江苏此前破获一系列聚众溜冰吸毒的案件。这些吸毒者正是通过网络得以聚集起来。被警方审讯时,他们甚至叫不出对方的名字。

  保护好自己,就是对艾滋病防治的最大贡献

  第29个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主题是“携手抗艾,重在预防”。大家应该树立一个意识,只有高危的行为,没有高危的群体缺乏安全保护措施的高危性行为、性安全意识的薄弱、性知识的缺乏才是艾滋病传播的风险所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做好防护措施,杜绝高危性行为,就有可能远离艾滋病的侵扰。

  从“谈艾色变”到“可防可控”

  1985年,我国检测出第一例HIV感染者,自此揭开了中国艾滋病防治、宣传的序幕。2014年,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曾提出2030年终结艾滋病的愿景,同时表示,2020年将力争实现三个90%的防治目标,即90%的感染者知道自己的感染状况,90%已经诊断的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90%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病毒得到抑制。

  我国自开展“四免一关怀”的艾滋病防治政策以来,很多农村的HIV感染者以及城镇生活困难、没有医保的感染者都得到了有效治疗。据了解,中国的抗艾滋病病毒治疗始终在《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的统一指导原则下进行,病人无论身处何地都可接受统一的治疗模式,其诊断、治疗、随访等系列数据也会由疾控部门统一收集,时时检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专家表示,对许多接受正规治疗的病人来说,艾滋病已成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感染者的预期寿命可以接近正常人。

  国内HIV感染呈现新特点 有效预防成关键

  目前,我国HIV感染呈现新特点,性传播,特别是男同性恋者的发病率每年都在增加,这个人群里面大约有百分之十的人感染了艾滋病,每年至少有百分之五的新发感染率。过去艾滋病的传染方式除了性传播之外,还包括静脉吸毒人群,母婴传播以及部分偏远地区非法采供血浆等。2015年,新报告的HIV感染者中有94.5%是通过性传播,而性传播主要分为两类人群,一类还是占绝大多数的异性性行为传播人群,该人群以中老年男性为主;另一类则是通过男男性行为传播,以年轻人为主。可以说,感染人群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到现在,艾滋病的传播基本以性途径为主,以前我们所说的母婴传播,现在阻断成功率最高能达到99%。”北京协和医院艾滋病诊疗中心主任、国家卫计委艾滋病临床专家组副组长李太生表示,性途径传播较难控制,尽管多年来我们做了很多安全知识方面的防艾宣传工作,但实际上收效并不理想。

  取得关键突破需加快药物技术创新

资料图。(图片来自网络)

  加强科研攻关,是艾滋病防治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专家指出,下一步推进的重点是,开展艾滋病疫苗、新型诊断试剂及耐药检测技术、母婴阻断技术及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感染预防控制策略、创新药物及二线药物仿制、临床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优化等研究。 目前,中医治疗艾滋病已在一些地方初见成效。专家指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治艾滋病工作中的作用,研究形成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

(据新华网、北京青年报、中国新闻网、中国网等综合)

来源: 长城网综合

关键词:世界,艾滋病日,控制,数据

责任编辑:何震
-->
关闭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我们 | 举报平台 | 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