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24小时

魏子檸:香港医疗卫生考察见闻

2018-10-30 14:00:00 作者:魏子檸 来源: 医改界
分享:

  导 读:

  最近,有机会到香港就医疗卫生情况进行了考察学习。先后考察了香港浸信会医院(教会私立医疗机构)、医院管理局天水围社区健康中心及其药房、社会药房等。

  作为从事医改十几年、在国家、省、市等层面都工作过的我,虽然过去对香港医疗卫生服务情况有所了解,但此次考察受益良多。尤其是香港在分级诊疗、医保支付、(医共体建设)、制度建设、医疗秩序、医生薪酬待遇和医生社会地位等方面,有许多值得内地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香港浸信会医院门口处

  一、实行分级诊疗,首诊在社区。多年来,香港一直实行的就是分级诊疗制度。据有关人员介绍,香港居民看病,一般都要首先与所在的社区健康中心进行预约。我们参观的天水围社区健康中心一共有三层楼、3000平方米左右,二层是家庭医生诊室,也是患者就医的主要区域;三层是综合诊室,如果需要的话,家庭医生会把患者介绍到综合诊室进行诊治;一层是药房,患者在二三层看过医生后,在一层取药。当时是上午去的,虽然在社区健康中心就医的人很多,但是秩序非常良好,都在那静静地按序排号等待就医。

  在香港是没有患者会直接到医院就诊的,因为不经社区诊治,直接到上一级公立医院看病原则上是不予接诊的;除非是到私人诊所或私立医院。因为,香港的政策是很明确的,私立医疗机构提供的诊疗服务,所有费用患者自付,或患者或受雇公司购买医疗保险供患者使用,政府医保是不予报销的。

香港新界西天水围社区健康中心等候就医的患者

  二、社区处于“门庭若市”,医院却“门可罗雀”。我们是上午9:00多到的香港浸信会医院,这是一家私立教会医院。按照内地一般规律分析,这个时间段应该是“人满为患”医院最忙的时候,但该医院门诊患者较少,我们在大厅里一共也没有见到10个病人。在查看病房的时候发现,住院病人很少,大多数床位是空着的。我们从医院住院楼下来,在医院门口平均几分钟才能看到一辆汽车。在医院门口等车的20多分钟过程中,只看到七八辆车,其中还有两辆是医院的工作用车。与内地医院门口天天堵车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将近11点时,我们到了新界西天水围社区健康中心(政府办)。虽然是将近11点,但该中心的大厅里仍然坐着许多候诊的患者,大概有三四十人。据介绍,该中心每天大概有七位医生接诊,每人每天接诊七八十人。因为都是政府办的医疗机构,社区健康中心的医生与公立医院的医生实行的是一体化管理,也就是说社区医生与公立医院的医生均归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医生的流动、执业岗位由行政部门统一调配。公立医院与政府办社区健康中心的医生都是定期进行轮换的,无论是在医院工作,还是在社区健康中心工作,工资待遇都是一样的,不会因为在医院工作工资高、到社区健康中心工作而工资低。这样就保障了患者在医院或社区,看病的医生都是一个水平的,增加了患者的信任感。同时,医生的待遇有了保障,在医院还是社区之间轮岗,医生都没有怨言。


  香港新界西天水围(天业路)社区健康中心

  三、百姓自付费用低廉,“大头”政府医保承担。在香港,百姓无论到政府办社区健康中心就医,还是到公立医院就医,患者只负担很小的一部分。这样的话,患者生病之后就医心中有数,不会因为患大病因经济负担过重而内心焦虑。到社区健康中心就医,无论花多少钱,患者一次门诊只付50港币,其他费用均由医保局负担。到公立医院住院,个人每天只付180港币,这其中还包括患者的一日三餐等,其他所有费用均由医保局负担,无论费用多高。患者在住院期间,一律不需要自己购买任何自费药品和医用耗材,也不允许使用外来的药品和医用耗材。但是,如果患者到私立医疗机构【例如:香港浸信会医院等】就医就另当别论了。除非参加普通科门诊公私营协作计划,资助公立社区健康中心的慢病患者到私人诊所就医,同样享受一次只负责50港币,其他费用由医保局负担的待遇;但是非慢病患者到私人诊所求诊、私人医院就医住院,所花费用医保局不予报销由个人负担。

  据介绍,70%的患者到私人诊所就医,这其中主要是非慢病患者;30%的患者到公立社区健康中心就医,这其中主要是慢病患者,因为2015年香港人均预期寿命就达到83.74岁,老年人慢性病较多,社区健康中心就诊数较多。90%的住院病人到公立医院住院,主要是因为费用低廉和老年人慢性病患者较多。

香港新界西天水围社区健康中心G层(一层)的药房

  四、公私医疗机构政策分明,但明显不同。在港期间了解到,香港医保局对公立医疗机构和私立医疗机构的政策是明显不同的。香港居民在公立医疗机构就医,除在社区健康中心门诊就医应付的50元港币和在公立医院住院期间每天应付的180元港币之外,其他费用均由医保部门负担。而居民自愿到私立医疗机构就医产生的费用,均由个人和其参加的商业保险承担,医保局不予报销。也就是说,患者到政府办医疗机构就医,产生费用按照政策给予报销,而到私立医疗机构看病产生的费用由个人或商业保险公司负担。

  香港普通科门诊公私营协作计划宣传资料

  五、公立医疗机构是一个真正的“医共体”。香港公立医疗机构的人员、财务、设备等均由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医疗共同体”。比方说,同样一个医生,无论是在社区健康中心工作,还是在公立医院上班,工资待遇都是一样的。不会出现在公立医院工资高、而在社区健康中心工作工资低等问题。同时,发生在公立社区健康中心与公立医院之间的患者转诊、会诊、检查检验等产生的医疗服务费用,均由医保局与相关医疗机构之间进行直接结算,公立医疗机构之间不涉及资金往来,因为他们都是公立医疗机构,都属于政府的,均由医保局与医疗机构之间进行结算。

  香港社区健康中心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六、医生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都比较高。医生在香港地区的社会地位几乎是最高的。我们了解到,无论是社区医生也好,还是卫生行政部门的公务人员也好,只要有医生身份的人,他们最希望和最喜欢对方称呼他们为“医生”,而不是什么行政职务和其他什么身份。在香港,医生的经济收入也几乎是最高的。大概一个医生的收入是其他行业同年资人收入的3倍以上。所以,在香港,每年最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最愿意报考的是医学院校。这与医生在香港地区有着几乎最高的社会地位和较高经济收入有着直接的关系。

  医院电梯门口前排队处

  七、就医秩序良好,自觉排队等候。香港的就医秩序非常良好,值得大陆学习。说上几点给大家了解。

  一是预约诊疗。任何一个病人到社区健康中心就医都要按照规定进行预约,由于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多年,香港居民已经养成了这种习惯,从来不会有“不约而来”的。

  二是按号排队。无论是社区健康中心,还是医院,患者都自动排队等候,在大屏幕上有着非常清晰的显示,每个诊室坐诊的是哪位医生,正在给“几号”病人检查诊断,下一位是“几号”门诊病人、叫什么名字,大概还需要等候几分种时间等,诊室门口的电子显示牌上都有清晰的显示,不会有一个人“插队”的,即使是“公务员”、“领导”也不例外。等待就诊的每一位患者,都在椅子上安静地等着。

  三是上下电梯自动排序。医院电梯口前一至两米处,专门设有乘坐电梯等候的提示牌,每一位需要乘坐电梯的患者或家属,都自动在此处排队等候,没有一个抢上抢下的。

  四是公务员就医可以优先排队由于公务人员承担着一定的公共管理事务,所以在公立社区健康中心就医有一定的优先权,但人数上有一定限制。在社区健康中心看到,挂号处有专门的指示牌,上午和下午分别允许5位、3位公务人员优先就诊。

  八、到社会药房购药医保一律不予报销。到香港一家社会药房进行了考察。据有关工作人员和社会药房人员介绍,香港居民在社会药房购买药品,医保部门是不予报销的,完全是个人行为,完全由个人自费。

关键词:魏子檸,香港,医疗卫生,考察,见闻责任编辑:何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