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库 > 专题库

梁克融:难忘从前那份情

2018-12-07 09:00:35 作者: 来源: 长城网综合
分享:

  梁克融,又名梁成融,男,陕西长安县人,1923年3月出生,1938年10月参加八路军,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他在担任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军医期间,奉命奔赴阜平县神仙山根据地,在炭灰铺建立休养所,专门负责17名八路军伤病员的诊疗工作。在艰苦的条件下,他殚精竭虑、真情如火,千方百计解除伤病员的痛苦,受到工休人员的热烈赞扬。1945年,晋察冀军区授予他“模范军医”光荣称号。

  虽没有惊人的业绩,也没有留下感人肺腑的豪言壮语,但他对八路军伤病员的那份情、那种爱,在他调离工作过的单位许多年后,仍被人们念念不忘,赞叹不已。

  他叫梁克融,是八路军的一名普通医生。1938年他不满15岁时就奔赴延安投身抗日洪流中,后来选入白求恩卫生学校学习,曾以优异成绩,获得朱德总司令颁发的模范青年奖章。1943年毕业不久,他就以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医生的身份,担负起了建设炭灰铺休养所的重任,以火一样的热情,温暖着八路军伤病员一颗颗焦虑的心。

  没有个人的表白,但他那一件件感人的故事还是被前来检查工作的军区卫生部领导发现了。1945年晋察冀军区授予他“模范军医”光荣称号,号召全体医务人员向他学习。

  “八路军的医生,仅会看病是不够的”

  离开血与火的战场,告别朝夕相处的战友,17名八路军伤病员带着弹片的伤痕和在当时被视为疑难症的一些慢性疾病的痛苦,住进了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设在阜平县炭灰铺村里的休养所。也就在这时——1944年8月,梁克融带着对八路军伤病员的情和爱,走马上任,成为休养所里唯一的一名专职医生。

  此时的梁克融,面对的不只是伤病员躯体的痛苦,更使他牵肠挂肚的,是伤病员因久治不愈、生活单调而引起的焦虑感、寂寞感。经过同伤病员一段时间的接触,他深深感到:“八路军的医生,仅会看病是不够的。战胜伤病,必须先扬起他们生活的风帆。”在简陋的休养所里,在一张张病床前,他给伤病员送去的不单是熟练的技术,还有理想、知识、欢乐,以及同伤病进行顽强抗争的力量。

  那位被日军炮弹夺去下肢的伤员不会忘记梁克融:刚满24岁的他,曾经历过无数次的战斗,没有被敌人的炮火所屈服。可这时,望着自己失去的双腿,想到不能再上战场同敌人撕杀,想到残缺的躯体将伴随一生,他绝望了,眼含忧愁的泪水对梁克融说:“我成了废人,不想再拖累组织,让我安乐地离去吧!”梁克融象一位谆谆善诱的老师,安慰他,开导他,满怀深情地对他说:“英雄流血不流泪,有你这样的勇士,不愁打不败日本侵略者。你虽然残疾了,但你还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和勤劳的双手,看到小日本投降,建设我们的新国家。那时,你就是人民心目中的功臣。”同时,梁克融将自己的被褥搬到病房,同护士们一起,照料他的日常生活。不知多少次,他们交谈到深夜,畅谈抗战的形势,憧憬美好的未来,终于抹去了他心头的忧愁。以后,这位伤员把梁克融当作知己,积极配合治疗,在休养所度过了难忘而欢乐的时光。

  那位身患风湿病爱钻“牛角尖”的患者不会忘记梁克融:是梁医生,手把手地帮他学文化,自喻迈进了“文化人”的行列。刚进休养所时,他还是八路军一个连队里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的炊事员。由于没有文化,认识事物偏面,没少和其他伤病员发生不必要的争执。梁克融想起了毛泽东主席的一句名言:“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在确保伤病员治疗的同时,梁克融决定开办文化识字班,从教授3000个生字入手,既学造句写信,又学算术珠算。半年下来,这位患者竟认识了2000多字,还学会了写简单的书信和打算盘。他逢人便说:“梁医生太好啦,让我增长了知识,懂得了不少道理。”

  在那血与火的战争岁月,伤病员对梁克融的赞美是朴实无华的。他除了是位公认的好医生外,还获得了“编外党代表”、“编外指导员”、“编外文化教员”等称呼,凡是了解他的人,都说他把心都交给了八路军伤病员。

  “面对抗日战士的伤病,我们不能说没办法”

  穿着洁净的白衣,操作着现代设备,正在进行医学研究的人们,很难想象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年代,医疗条件是何等状况?木匠工具都当医疗器械,今天已被淘汰的一些消炎药都被视为无价珍宝,又要全力确保伤病员康复,困难是相当大的。所有这一切,都没有动摇梁克融的信心和决心,在受领任务时,他就坚定地向院领导表示说:“伤病员的病情是严重的,但面对这些抗战的勇士,我们不能说没办法。有困难,战胜之。”

  治疗伤病缺少药品,梁克融就深入农舍,拜访当地“郎中”,了解哪里盛产什么中草药,能治什么病,都一一记在他那本“小本草纲目”里。尔后,亲自背起筐篓,爬山越岭,进行采集。不知有多少次,他不慎踩翻山崖酥石,掉入荆棘丛生的山沟,身上被乱石、杂草划出一道道血印,他不吱一声,爬起来,继续寻采。仅两个月时间,他一人就采集中草药100多斤。接着,又依据药典分类、凉干、碾碎,进行配伍、炮制。一位患肺结核久治不愈的病员,服用了他自采炮制的中草药,有效缓解了症状,病情得到明显好转。

  五十多年前的医疗条件,对许多疾病都是无能为力的。可梁克融不是那种无所作为的人,他总是能从现有条件中寻找到最佳治疗方案,尽管有些治疗方案让现代人难以置信,但却倾注着他的全部心血、智慧和友爱,有时竟奇迹般地使八路军伤病员恢复了健康。一位患尿崩症的病员,不知服了多少药都不见好转,梁克融经过反复探索,采用抽骨髓的方案治疗,患者的尿减少了,很快恢复了健康。八路军某部的一名饲养员,患有胃溃疡,疼痛难忍,听人说“这病没希望了”,产生了悲观情绪。进了休养所后,梁克融一边鼓励他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一边采取神经封闭的手段为他治疗,不料,仅用两周时间,患者的疼痛症状就完全消失,重返战斗岗位。风湿性关节炎是八路军队伍中的一种常见病,在当时是被视为同癌症、肺结核一样的“不治之症”。梁克融深知这种疾病对战斗力的影响,决心挑战这一难题。他想了不少办法,进行试验性治疗,其中既有民间中医秘方,又有自创的大脑按摩、伸腿瞪眼等疗法。一位关节炎病员经过一段时间综合治疗,果然消了肿,高高兴兴地走出了休养所。

  休养条件的恶劣,还不只是缺医少药,由于日军的封锁,伤病员一日三餐都是窝头、咸菜、小米汤这“老三样”,普遍处于营养极度不良的状况,直接影响了身体康复。梁克融在积极探索治疗手段的同时,还十分注意饮食治疗,通过改善生活,增加营养,提高伤病员自身的抗病能力。他亲自制定饭单,保证三天不吃重样饭。对病情较重的特殊病员,他更是格外照顾。在那战争年代,连吃饱肚子都成问题,要做到吃饭三天不重样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梁克融却胸有成竹,没有细粮,没有蔬菜,就积极向上级后勤部门申请资助,冒着生命危险到敌占区筹集,自己动手开荒种菜,使困难很快得到了解决。一位患有重症肝炎的病员,因营养不足,体内蛋白指数极低,身体虚弱。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梁克融筹措到鸡蛋、牛奶,合拌在一起,让其补养身体。经过精心调理,这位病员体内的蛋白指数得到了很好的恢复。

  在休养所医治的所有八路军伤病员,没有发生一例伤病恶化的情况。谈到这些,人们都说:“这多亏了梁医生细心周到的治疗呀!”

  “不要挑伤病员的毛病,多想一想自己的责任”

  象一个勤劳干练而善解人意的主妇,梁克融热情地操持着休养所的一切,使休养所成为一个幸福的大家庭。然而,再这个家庭中,并不都是欢乐,有时也有矛盾。伤病员从血与火的战场走进宁静的休养所后,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使原来正常的心理变得不正常,甚至产生变态心理,由此而影响到他们的言行,常常为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同工作人员发生冲撞。不管原因在哪一方,梁克融总是告诫所有工作人员:“不要挑伤病员的毛病,要多想一想我们自己的责任。”

  是啊,医务人员的责任就是解除伤病员的痛苦,给他们以欢乐。一位从前线下来的伤员,大脑受到刺激,性情有些失常,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梁克融一边稳定他的情绪,一边帮他擦洗。打来洗脚水,梁克融正准备给他洗脚,刚一沾水,他就把脸盆踢翻,大声喊叫说:“水凉,不洗!不洗!”梁克融连忙道歉:“我不知你怕凉?”又连忙跑到伙房,端来一盆温水,帮他清洗,不料又嫌水热,拿起脸盆,泼到梁克融身上。梁克融不慌不忙,又出去打来第三盆洗脚水,象哄小孩似的笑着说:“你看,不凉又不热,洗一洗多舒服呀!”这位伤员终于稳定住了情绪,配合梁克融帮他把脚洗净。随后,梁克融又为他整理炕铺,安置入睡,直到看着他进入梦乡才离去。

  在梁克融看来,伤病员作为特殊的自然人,发脾气、闹情绪是正常的,是对痛苦、孤独情感的一种发泄,但他绝不允许工作人员向伤病员发脾气,哪怕虽然是好意,但态度生硬,都属于不正常、不守规章的范围。一次,一个年轻护士见一位伤员在屋里捻羊毛玩,怕感染伤口,这个护士二话没说,跑过去夺过羊毛,扔到窗外,于是两人各不相让,发生了争执。梁克融赶忙向伤员表示歉意,主动承担平时对这些事情没有解释清楚的责任,同时对这个护士态度生硬提出严肃批评。这个护士不服气地说:“这样做都是为他好。”梁克融分析了伤病员的性格变化,耐心地说:“正是为了伤员好,我们就更应该保护伤员的自尊与感情。”一番话,说得这个护士心悦诚服。晚上,这个护士主动在全体工休人员大会上检查了自己态度生硬的问题。

  但是,梁克融作为八路军的一名军医,也不是一味迁就个别伤病员中的一些不良行为,关爱中透露出一丝庄严。一个被“解放”过来刚参加八路军不久的病员,一时不适应艰苦的生活,吃窝头嫌涩,悄悄扔掉,为此没少和工作人员发生争吵。这时,梁克融没有完全责怪工作人员,而是先找这个病员谈话,讲艰苦奋斗是我军政治本色的道理,对他浪费粮食的行为提出批评。同时找来曾与他有过矛盾的工作人员,各自多作自我批评。从此,这个病员处处按八路军战士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受到大家的赞扬。

  梁克融就是这样,用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精力,点缀着休养所的春天。他深深地爱着每一个伤病员,伤病员也一时一刻离不开他。1945年初,当梁克融调回自己的上级单位——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工作后,有的伤病员竟想他想得神情恍惚,不吃不喝。同年3月13日军区卫生部姜齐贤政委率领工作组来到休养所,发现梁克融这个典型后,专门派人整理他的先进事迹,在全区卫生系统掀起开展向他学习的活动。

关键词:梁克融,和平医院,军医,晋察冀军区,模范军医责任编辑:何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