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24小时

【最提醒】注意“猝死信号”!这份猝死自救指南请务必收好!

2019-11-29 08:56:04 作者:颜楠 来源: 长城网综合
分享:

  11月27日凌晨,台湾演员高以翔在节目录制时突逝,随后,节目组发声明称,死因是“心源性猝死”,此事引发舆论关注。如今,“猝死”二字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频率是否越来越高,关于中青年人猝死的报道也屡见不鲜,在感叹生命脆弱的同时,是否也想过,“猝死”离自己有多远?我们该如何预防?

  猝死背后的危机你知道吗?

  据中国心脏猝死防治救中心联盟主席金大鹏介绍,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54万人,且呈日渐增长的严峻形势。

  关于猝死,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定义是:突然发生的,未能预料到的死亡,从发生不适到死亡,间隔不足6小时。猝死最大问题并不是疾病有多么难治,而是这些疾病以突袭的方式出现,让人措手不及。

  一个人体弱多病,三天两头不舒服,吃药、跑医院,这类人群的猝死发生率反而比较低,因为这类患者往往对自己的身体比较在意,不可能让身体透支;另外,由于常去医院检查,在此期间发现一些可能引发猝死的原因,医生会当即就给出治疗方案。相反,如果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平时很少看病、吃药,这类人更容易成为“猝死”的对象,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身上背着“定时炸弹”,也不会在意身体发出的某些疾病信号。

  “猝死”并不一定猝不及防,更多的原因在于我们对自己的健康情况不够关注,不够了解。

  有些猝死源于过劳或者运动,本质都是透支了身体机能的极限。而大多数的猝死源于心脑血管疾病,如大面积的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主动脉瘤破裂、脑梗塞和脑出血等。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容易猝死人群

  1、抑郁:抑郁焦虑加速心血管病的形成,是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肌梗塞的一个独立威胁因素。心血管病伴随着焦虑抑郁,成为猝死的一个重要因素。

  2、打呼噜:打鼾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一个征兆,如果“睡眠呼吸暂停“时间一次超过120秒,很可能发生睡眠中猝死。

  3、过度劳累:经常熬夜会使人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处于功能失调状态;吃饭、作息不规律会引起低糖低钾,电解质紊乱,导致心律不齐,这是引发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

  4、熬夜:长期熬夜诱发心律失常、心脏早搏而突然晕倒,若没获得及时急救,易发生猝死。另外,长期熬夜会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5、生活压力大:会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并会增加心律失常、血管痉挛的风险,甚至诱发猝死。

  6、肥胖:心血管病最爱胖子。肥胖人群几乎把所有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占全。而且胖子易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冠心病时易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

  7、久坐电脑前:长期上网属于静态性动作,血液粘稠度较高,下肢可能形成深静脉血栓,运动时血栓脱落,可能会造成肺梗塞,严重可能导致猝死。

  8、抽烟喝酒:吸烟的人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时常人的3倍。究竟能让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是扣动心脏病发作的扳机,长期饮酒还可导致心脏衰竭等疾病。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注意六个“猝死”信号 为生命留下一线生机

  1、胸闷

  如果近期突然出现活动后胸闷,休息一段时间可缓解,这种现象提示可能患了冠心病。

  突然出现的症状表明冠状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还不稳定,随时有可能发生破裂,导致心源性心肌梗死。

  2、心慌

  心慌往往是心率加快的主观感受。不定期出现的心率加快通常是快速心源性心律失常的结果。

  多数心律失常的危险性较小,不会引发猝死,但如果是频繁发作的室心源性心律失常,则有发展为室颤的风险,应当及时就诊。

  3、心跳过缓

  心脏的跳动是由特定的起搏细胞发起的,起搏细胞功能变差就会导致心脏跳动速率减慢,严重时会引发心脏停搏。

  心跳过缓,血压变低,很容易出现长时间的心脏停搏,也会导致猝死。

  4、晕厥

  晕厥是猝死的重要前兆,多数晕厥是由于心跳突然减慢或停止,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常见的原因包括窦房结疾病、房室传导阻滞、迷走神经张力过高等。

  晕厥有时持续几秒钟后能自行恢复,如果不能恢复,便会造成猝死。

  5、眼前发黑和肢体麻木

  脑卒中也是引起猝死的重要原因,患者会有眼前发黑和肢体麻木等症状。

  有些脑卒中发病缓慢,早期只有轻微症状,患者需要多加留心。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或房颤的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数倍。

  如果出现单侧看不到东西、单侧肢体麻木、乏力,或走路不稳、有踩棉花感,应警惕脑卒中的发生,早识别早治疗。

  6、出现憋气、明显的口唇发紫的症状

  如果工作性质是久坐或长期站立,血液循环不好,当病情发作时,除了疼痛外,若还有憋气、明显的紫绀、口唇发紫、血氧下降等,要高度警惕可能是肺栓塞。

  快来测试下你的“疲劳值”

  防猝死 从改变生活习惯开始

  适度锻炼。研究表明,低度或中度强度运动量,对心血管保护的益处最强。(低运动量:每周4~5次,每次持续20~30分钟;中等运动量:每周大于等于3次,每次持续40~60分钟)可选择慢跑、游泳、打球等有氧运动。但最好不要在早上锻炼,因为清晨是心血管病发作最多的时间,可选择晚饭后2~3个小时进行适度运动。

  饮食清淡。控制甜食,少吃含盐多、腌制及煎炸食物,多吃植物纤维多的蔬菜和粗粮,增加维生素的摄取量。此外,不吃过冷或过冰的食物或饮料,以免发生冠脉痉挛。

  避免劳累。如今,加班和熬夜成了现代人的主旋律,年轻白领猝死的事件层出不穷,过度疲劳的背后极有可能是致命的威胁。健康的活着是努力工作和享受生活的前提。日常,注意劳逸结合,周末可选择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尽量放松身心;也可当一次“小懒虫”,给自己补补觉。

  定期体检。普通的心电图检查即可发现潜在的“猝死信号”,特别是有心血管病史的人,更应做好预防工作,按时体检,防患于未然。

  保持心情舒畅。情绪激动会使人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人,很容易引发心律失常、心肌梗死、脑梗塞或脑出血等严重后果。因此,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仅是处世之道,也是心脑的“天然护身符”。

  掌握心肺复苏术 做到事半功倍

  心源性猝死的特点是死亡急骤、出人意料、自然死亡,黄金抢救时间仅为4分钟,目前我国的抢救成功率不到1%。一些人在心源性猝死前的几天或几周内会出现气促、乏力、持续性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症状,但也可能毫无征兆。

  对已经诊断为严重心衰的患者,在心脏植入一个小小的埋藏式除颤器(ICD,已应用临床39年)是明确可以预防猝死的黑科技;而对于“以为自己很健康”年轻人来说,劝你的戒烟戒酒少熬夜+定期体检的确是智者箴言。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心肺复苏和除颤器使用教程,毕竟有些技能看似遥不可及,但并不是不可能用到。

  在这里,小编很想和大家说几句,生活再难,也请善待自己。吃健康的食物,睡充足的睡眠,过有序的生活,别让爱你的人担心。因为在所有的告别里,我们最想听到的是那句“明天见”。

  (据人民网、央视网、中国青年报等综合)

关键词:健康,“猝死”信号,生命责任编辑:毕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