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指南

入伏在即 冬病夏治正当时

2020-07-15 16:03:00 作者:何震 来源: 健康报网
分享:

  7月中旬,各大中医院将陆续拉开“冬病夏治”的大幕。为什么中医重视冬病夏治,冬病夏治对哪些病效果好,可以自行操作吗?针对大家关心的问题,本期我们请专家为您详细解答。

  1、什么是冬病夏治?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和《素问·六节脏象论》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和“长夏胜冬”的记载,这些都是冬病夏治的雏形。后世医家在中医“整体观”和“天人合一”理论指导下,将冬病夏治逐渐发展为在病情相对缓解的夏季对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给予针对性的治疗,以达到减缓发作乃至控制的一种调养方法。

  三伏天正是阳气最盛,肺脏气血通畅的时候,此时在人体的内外部环境都处于阳气充盛状态的有利条件下因势利导,可以祛除寒邪、蓄养阳气、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有利于虚寒性疾病的康复。

  2、冬病夏治可以治疗哪些病?

  夏季是自然界中一年中最热、阳气最旺盛的时节,根据中医“寒者热之”的治疗原则,冬病夏治常用于治疗平素身体偏虚以及风寒湿型痹症(疼痛)等中医辨证为阳虚的患者。

  天灸是中医灸治疗法中非火热灸法中的主要方法,又称发泡疗法。它是借助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甚至起泡,以激发经络、调整气血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以天灸为例,在不同药物配方基础上,主要应用于下列病症:

  1.肺系相关病症:鼻炎、慢性咳喘、慢性咽炎、虚人感冒等。2.痛症:颈肩腰腿痛、膝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网球肘、胃痛、痛经等。3.其他类:慢性肠炎、消化不良、慢性盆腔炎、夜尿、遗尿等。

  3、冬病夏治的时间怎么选,错过了怎么办?

  太阳历的节气理论中有“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在一年的气候中,冬至和夏至是阴阳转化、寒热交替的两个转折点。

  从冬至开始,阳气开始复生,阴气开始消退,到了夏至,阳气的胜复达到了顶点,阴气的消退也趋于尽头。

  从夏至开始,阴气开始复生,阳气开始潜藏,到了冬至,阴气的胜复达到了顶点,同时阳气的潜藏于内。

  《灵枢·岁露论》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人类作为宇宙万物之一,与天地万物有着共同的生成本原,同样有着阳升阴降、阴阳转化的过程。《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还强调阴阳平衡协调是人体生存的前提。

  因此,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同时,现代医家根据人体阴阳消长规律,顺应四时气候变化的规律,“法于四时”,与自然环境保持协调统一,遵四时变化而预培人体之阴阳,即“冬病夏治”“夏病冬治”。

  在一年中之长夏与冬季里选取两个节令进行天灸等,“夏养三伏,冬补三九”,促进人体阴阳转化的过程,以改善体质、防治疾病。

  所以,冬病夏治一般选择在初伏、中伏、末伏进行治疗。因为三伏天时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亦最旺,当腠理开泄,经络、腧穴更为敏感,辛温药物更容易渗透皮肤,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实现温煦阳气、驱散内寒的治疗作用。

  今年的初伏是7月16日,中伏是7月26日,末伏是8月15日。

  假如错过了三伏,也可选择在当月农历的庚日时间进行治疗,间隔10天/次,以达到巩固治疗的目的。

  4、冬病夏治的方法有哪些,可自行操作吗?

  冬病夏治常用的方法有穴位敷贴、穴位按摩、艾灸、针刺等。其中,最适宜自行操作的是艾灸。可在医院或药店购买艾条,点燃后距离皮肤3厘米~5厘米,以能耐受、不烫伤为度,每周2次~3次熏灼肚脐(神阙穴)、小腿外侧的足三里或足心处的涌泉,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穴位敷贴、针刺等治疗方法对穴位定位操作有较高要求,不建议自行在家操作,需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避免发生危险。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网上购买天灸贴或天灸粉在家自行贴敷的做法是十分不妥的。

  首先,天灸疗效虽好,但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其次,穴位的准确与否关乎疗效的好坏,非专业医务人员一般很难找准穴位;再者,天灸治疗时,医生根据患者的病症辨证结果及不同体质等因素选择不同的穴位,患者往往没有医学知识,对中医的辨病、辨证不熟悉,治疗效果就难得到保证。

  5、冬病夏治有无年龄限制呢?

  以冬病夏治最常用的天灸穴位敷贴为例,一般2岁以上的儿童或成人更适合。因为幼童皮肤娇嫩,且不能很好表达自身感受,要谨慎使用。(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 罗丁)

关键词:冬病夏治,阳气,中医,方法,在即责任编辑:何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