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近日批准了首款专门用于治疗中度和重度产后抑郁症的药物。这也再次引发了公众对产后抑郁症话题的关注。
虽说夫妻一体,可明明就是两个不同的人。笔者觉得男性有时候真的是占了一个大便宜,无法感受到痛经;无法感受到怀孕期间的皮肤变化;无法感受到睡觉不能趴着;无法感受到腿抽筋;无法体会生产的痛苦。男人能够体会到侧切,或者用刀子在肚皮划一刀有多痛吗?什么夫妻一体,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女性的皮肉之苦,男性感受不到也就罢了,而情绪上的痛楚可能也只能感受1/3。
有些“巨婴”丈夫在妻子怀孕时会说:“女人生孩子哪有不疼的?能有多疼,忍忍都会过去的。带孩子是辛苦,可我妈都来帮忙了……”丈夫说出这些轻飘飘的话语,刺痛的不但是妻子的心,也可能是诱发她产后抑郁症的“黑手”。生孩子对女性而言,是经历了一生中身体和生理最巨大的应激过程。女性怀孕、生产本就需要在产后经历一段心理适应期,以应对生育后身份的转变与家人关注中心的转移。这期间,她会有心情低落、睡眠不佳、精力不济的表现。而产后抑郁症的症状与这种适应期产妇的状态相似。于是,很多人将产后抑郁症误认为这段是适应期,错过了诊治的最佳时机。
产后抑郁症形成有三大元凶
几乎所有产后抑郁症患者和家人都会问一个问题:“医生,为什么会得产后抑郁症?”笔者认为,导致产后抑郁症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1.激素水平的骤然下降:孕妇在生产前,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很高。这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保护神经系统的稳定,同时也增强孕妇的免疫力,抵抗外界的病原微生物。而生产以后,这些激素会在3天~4天出现骤然下降,神经系统的保护屏障减弱,部分女性朋友就会出现焦虑和抑郁问题。
2.遗传因素:两系三代中存在患有抑郁症的亲属或存在产后抑郁症病史的亲属,出现产后抑郁症的概率会比其他产妇大。
3.社会心理因素:产前一年中经历了压力很大的生活状态,比如妊娠并发症、疾病或失业等;生产后,宝宝有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与丈夫或家人关系不和;家庭支持系统较弱;经济压力较大等,都成为诱发产后抑郁症的“元凶”。
自救和被救同样重要
在怀孕、生产过程中,如果你有很多负面情绪,可以尝试“自救”和“被救”。
产前:丈夫或家人可以陪同孕妇一起去参加孕妇学校培训,有助于解决孕期和产后的一些问题。新妈妈能够更游刃有余地照顾宝宝和适应社会角色变化。新妈妈可以主动学习产后抑郁症的知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将疾病扼杀在摇篮中。新爸爸和亲属也可以主动帮助新妈妈分担一些育儿的责任。
产后:在这段适应新角色的时间里,新妈妈要顺应身体的需求,保持充足的睡眠,宝宝睡觉时好好休息;和医生或营养师商量,吃对身体恢复有好处的食物;去外面散步、锻炼、呼吸新鲜空气、享受阳光,这些都可以让心情好起来;放松一些,不要担心琐碎的家务,只把心思放在自己和宝宝身上。
不必谈产后抑郁症色变
每一位女性面临怀孕、生产时,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压力、情绪,或身体反应。人们常说,生命的根本需求是渴望被看见。这句话非常正确。但是被看到的前提是你要有渴望的动力。所以新妈妈不必太紧张,积极调整心态,勇敢地面对它,必要的时候可以求助心理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