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斑块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目前认为与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其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可能为:斑块增大致颈动脉管径狭窄引起颅内低灌注及斑块脱落形成栓子,导致颅内动脉栓塞。临床上,通过对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及斑块的形态学测定,来对颈动脉斑块进行评价,判断其危害性。
病因
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同,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年龄>60岁、男性、长期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及高脂血症等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
根据是否产生相关的脑缺血症状,分为有症状性和无症状性两大类(同颈动脉狭窄):
1.症状性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可表现为一过性单侧肢体感觉、运动障碍、单眼失明或失语等,一般仅持续数分钟,发病后24小时内完全恢复。发作过后查体无明确阳性体征,影像学检查无局灶性病变;
(2)缺血性脑卒中常见临床症状有一侧肢体感觉和/或运动障碍、失语,严重者可出现昏迷。查体可有相应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影像学检查可见局灶性病变。
2.无症状性
许多颈动脉硬化性疾病患者临床上没有任何神经系统症状或仅有一些非特异性表现,如头晕、头痛、晕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