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预期寿命增加1岁,摘掉乙肝大国帽子,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为新世纪最低水平……
“十三五”时期,我国全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基本建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覆盖全民,我国卫生健康事业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4年提高1岁!健康中国建设开局良好
“从2015年到2019年底,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76.3岁提高到77.3岁。‘十三五’期间,我国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国家卫健委副主任于学军28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郑重宣布了这一振奋人心的信息。
4年提高1岁!遥想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不到现在的一半。回眸“十三五”,我国极端重视人民卫生健康工作。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决策。党的十九大把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升到国家整体战略层面统筹谋划。
为了让群众“活得更长”,于学军介绍,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2015年的29.3%下降到2019年的28.4%,为新世纪以来最低水平。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我国开展了15个重大专项行动,努力促进人民群众不生病、少生病。
为了让群众“活得更好”,我国基本医保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基本药物数量由520种增加到685种。同时,更加注重预防为主和健康促进,更加注重工作重心下沉和资源下沉,努力满足群众多样化、差异化健康需求。
2019年,世界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布中国专刊,收录了14篇文章,从健康中国和公共卫生的角度总结梳理中国经验,充分肯定了中国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高度赞赏在公共卫生方面取得的成绩。
医改攻坚,直面世界性难题
医改,一道世界性的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断推进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14亿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十三五”时期,我国继续将深化医改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统筹推进,特别是围绕群众反映突出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持续攻坚,取得积极成效。
“看病难”方面,“十三五”主要抓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均衡配置工作。考虑病种流向等因素,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在8省有序开展试点,84%的县级医院已经达到二级以上的医院水平。2019年全国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就诊率已经达到90%左右。
在浙江,电子健康卡和电子社保卡融合成“一卡通”,小小的改变就把病人到医院就诊环节从8个减到3个,交费排队大幅减少。
持续增强群众“看病获得感”,而今“互联网+医疗健康”让医疗服务尽显“科技范儿”!
国家卫健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介绍,截至2019年底,258个地市实现区域内就诊一卡通。目前全国已经有900家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协作网覆盖所有的地级市2.4万余家医疗机构,5500多家二级以上医院可以提供线上服务。二级以上医院普遍实行预约诊疗、就诊导航、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三级医院预约诊疗率超过50%。
“看病贵”方面,“十三五”着力以降低药价为突破口。首批25个试点药品中选价格平均降幅达到52%,随后又扩大到全国,第二批中选药品价格平均下降53%。对进口抗癌药等实施零关税。全部取消药品和耗材加成。人均财政补助标准逐年提高。
加大重大疾病防控,公共卫生整体实力再上新台阶
抗击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这让各方更加深刻认识到实施健康中国战略、预防和控制重大疾病尤其是传染病对于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意义。
“抗疫实践证明,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以及重大疫情防控及应急管理体系总体上是有效的。”于学军说。
2016年至2020年国家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的投资达到1415亿元,支持包括像疾控中心建设等8000多个公共卫生的医疗项目,比“十二五”总投资增加了23%。基本建立了以疾病预防控制、应急救治、卫生监督等专业的公共卫生机构为骨干,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不仅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十三五”期间我国还成功应对了像甲型H1N1流感、H7N9、埃博拉出血热等突发疫情,主要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下降。此外,中国摘掉乙肝大国帽子。2019年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比2015年降低10.8%。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十三五”时期,我国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卫生健康事业整体实力显著提升,成果来之不易。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卫生健康事业将朝着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阔步前进。(陈芳 王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