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指南

低中高风险区如何划分?中高风险居民要做好这七件事

2021-01-24 16:48:06 作者:何震 来源: 长城网
分享:

  长城网讯(记者 何震)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联防联控机制关于科学划分、精准防控等工作要求,自2021年1月18日起,河北省将石家庄新乐市全域、邢台南宫市全域调整为高风险地区。从河北省公布的疫情风险区情况统计看,目前有中高风险区39个,其中高风险区3个,中风险区36个。那么,低中高风险区是如何划分的?会采取哪些防控措施?中高风险区域居民又该怎样应对?河北省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专家对此进行了解答。

  一问:疫情低中高风险区如何划分?

  为科学防控,精准施策,既有效控制疫情,又对居民的生活和工作不造成过多影响,力争把疫情对社会的影响控制在最低水平,一般以县区、街道、乡镇、社区等为基本单位,综合考虑发病时间和疫情情况等进行分区分级,并随着疫情变化,在分析、研判的基础上进行风险等级调整。

  二问:低中高风险区会采取哪些疫情防控措施?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各地要按照分区分级标准,动态调整疫情风险等级并及时公布,按照“早、小、严、实”处理原则做好疫情处置。

  低风险地区。落实常态化防控工作,加强疫情监测,做好疫情处置相关准备。

  中风险地区。在做好低风险地区相关措施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划定防控区域范围。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组织开展传播风险评估,以最小防控单元(如学校以班级、楼房以单元、工厂以工作间、工作场所以办公室、农村以户为最小单元)划定防控区域。适度限制一定范围内的聚集性活动。

  2、启动强化监测。出现感染来源不明病例时,确定在一定区域范围的医疗机构,有传播风险的场所、单位和社区开展重点人群的强化监测。时限为自疫情发现开始,持续至末例病例报告后 14 天。

  3、开展终末消毒。对病例家庭、楼栋单元、单位办公室、会议室及其他可能受污染的交通工具和重点场所等环境和物品实施终末消毒。

  高风险地区。在落实中风险地区各项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扩大防控区域范围。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组织开展传播风险评估,以学校、楼房、工厂、工作场所、自然村为最小单元划定防控区域。

  2、全面排查。组织开展入户全面排查,发现有发热、干咳、乏力、腹泻等症状者,及时送定点医疗机构排查和诊治。

  3、限制人群聚集性活动。限制或停止一定范围内的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活动,关闭相关场所。

  4、区域管控。果断采取停工、停业、停课等管控措施,必要时可采取区域封锁,限制人员进出。在最后一例病例确诊后 14 天区域内无本地新增确诊病例时,可解除封锁。

  5、启动相应级别应急响应。建立应急指挥协调机制,做好医疗救治、实验室检测、隔离管理等准备与部署。

  三问:中高风险区居民应该怎么做?

  中高风险地区的划分以县区、街道、乡镇、社区等为基本单位,防控措施的实施,也是根据确诊病例以及密切接触者和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的分布范围来确定的。因此,在疫情流行期间,广大居民一定不串门、不聚集、不聚餐、不扎堆,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切实做到以下七点:

  严格遵守当地疫情防控各项规定和要求,服从管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和人员落实流行病学调查、核酸检测、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自己的有关情况。

  如果发现身边有疑似病例,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密切关注已公布的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行程轨迹,如与自己的生活轨迹有重合和交集,及时报告。

  主动做好自身及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建议早晚测量体温。如果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咽痛、眼睛红肿、肌痛和腹泻等不舒服症状第一时间到附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全程佩戴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与他人保持一米以上距离。

  保持良好的卫生和健康习惯。坚持佩戴口罩、保持手部清洁、居室要常通风、保证日常清洁、做好个人卫生、讲究文明礼仪、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注意饮食营养与食品安全。食物尽量多样化,做到荤素搭配;保证优质蛋白质的足量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控制油、盐、糖的摄入;保证充足的饮水量;确保食品安全。

  如果家中出现过确诊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要对其生活居住过的环境及所使用过的物品,由专业机构和人员,或在疾控机构的指导下按照要求,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保持良好心态。从电视、国家机构网站等平台查看疫情防控信息,坚决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恐慌、不焦虑。不用抽烟、喝酒、暴饮暴食等方式来缓解焦虑、紧张、害怕、不知所措等不良情绪。

关键词:防控,疫情,高风险,区域,居民责任编辑:何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