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指南

七八成发作性睡病患者为青少年,专家:睡不醒睡不着都得治

2021-03-26 09:49:25 作者: 来源: 北京晚报
分享:

      一夜醒来十几次,睡梦中“拳脚相加”把自己打醒,开着会却突然倒头就睡……如今,不少人被睡不着、睡不醒等问题所困扰,而它们却有可能提示着某些严重的疾病。由中国睡眠研究会等机构发布的《2021年运动与睡眠白皮书》数据显示,当下,中国有超过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

      为此,记者探访了国内最早开展睡眠诊治服务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睡眠中心,用一天一夜的跟踪采访来揭秘睡眠门诊的秘密。

      睡眠监测仪可实现“梦境跟踪”

      在北大人民医院住院楼C区有一个安静的区域——睡眠中心。这里宛若一处“梦工厂”,推开大门,静谧的走廊两侧分布着8间睡眠监测病房。房间内的设置仿佛酒店的单人标间一般,设有独立卫生间,床头有床头柜,墙上还挂着电视机。

      看似“平平无奇”的房间,如何完成梦境跟踪等“神秘”监测任务呢?答案就在藏于床头柜内的一台机器里。它上面插满五颜六色的导线,一头连着电极片。当天值班的技术人员张雪丽说,这台设备的学名是多导睡眠监测仪,其监测结果是诊断睡眠行为异常疾病的“金钥匙”。和做心电图类似,做睡眠监测时医生通过贴在病人身上的电极片“问诊”。这台机器能监测人全夜睡眠过程中脑电、呼吸等十余项指标。监测数据会实时显示在中控室的大屏上。

      北大人民医院睡眠中心主任韩芳告诉记者,有些睡眠问题往往不是“睡不好”这么简单,它可能提示着某些严重的疾病。

      诊室故事1

      睡着就拳打脚踢一夜醒来十几次

      晚上7点,老董来睡眠中心做睡眠监测。最近几年,他经常在睡梦中一顿“拳脚相加”把自己打醒,之后再难入睡。两周前,他在韩芳的安排下,预约了睡眠行为异常的监测项目。

      因为老董有早睡的习惯,为了不错过他的睡意,张雪丽特地为他安排第一个连接监测设备:头部贴上电极片,用弹力网头套进行固定,再扣上胸带和腹带。“正常人在做梦期间,肌肉会特别放松,肌肉信号的波形会特别平静。而睡眠行为异常的患者,不管监测中的做梦期是否存在动作,他的肌肉都会特别紧张,下颌、腿部、上肢的肌电信号都会异于常人,通常增高明显。”张雪丽说。

      清晨六点,护士将老董唤醒:“您昨天夜里醒了十几次。”老董挺吃惊:“这么多?”“您想不起来的事,多导睡眠监测设备都用数据替你记着呢。判断病情就靠它们。”医护人员表示。

      【断症】“梦中打人”是大脑病变的早期表现

      韩芳说,像老董这种以梦中暴力行为为表现的睡眠行为障碍,临床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许多发病者平常性格温和,和梦中行为表现并不一致。而“梦中打人”的症状其实是大脑病变的早期表现,许多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发病前都有可能出现这样的“前兆”,如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症、多系统萎缩等。“我们追踪研究发现,患者出现这种类型的睡眠行为障碍,如果不加干预,10年后近八成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帕金森或老年痴呆等疾病。”

      诊室故事2

      总是“迷迷糊糊”洗着水果就睡着了

      有人是为了“睡不着”而来,也有人是为了“醒不了”而来。30岁的小刘这几年总是“迷迷糊糊”,开车撞树,走路掉沟里,上班开着会说着说着倒头就睡。韩芳的手机里还存着一段小刘发来的视频,当时小刘在厨房给孩子洗樱桃,一家人正笑得开心。突然之间,小刘整个人瘫坐在墙角呼呼大睡起来。

      小刘怀疑自己患有“发作性睡病”。为了确诊,他需要在一天时间里,进行5次小睡实验。正常人在入睡后90分钟到120分钟内才会开始做梦,而对于“发作性睡病”的患者来说,这个时间会变得很短。单次小睡实验1小时,一天内5次实验中,受监测者有两次及以上在8分钟内入睡,在15分钟内开始做梦,便可作为诊断“发作性睡病”的标准。

      这一天,小刘在8点、10点、12点、14点和16点分别进行了5次监测实验。监测数据为他精准“掐点儿”,每一回他入睡、做梦所用的时间都少于诊断标准时限,用“倒头就睡”形容毫不为过。而这些都成为确诊的基础。

     【断症】七八成发作性睡病患者为青少年

      韩芳建议睡眠监测实验出具结果后,再进行一个脑脊液激素水平的检查以进一步确诊。“发作性睡病有许多特别的症状,除了小刘这种白天过度嗜睡、猝倒之外,还有不少患者会出现睡眠幻觉。来睡眠中心就诊的发作性睡病患者中,七八成都是儿童、青少年。韩芳说,有时真不是因为孩子“懒”,而是他生病了。家长不要用过激言语伤害孩子的心理和感情,应该视情况带孩子及时就医。

     专家提醒

     睡不着睡不醒都得治

     通过探访,记者了解到,睡不着、睡不醒都需要及时就诊。韩芳说,有时候,睡眠障碍是某种更严重疾病的前兆或表象。大量研究证明,睡眠障碍还与不少患者的心理障碍、精神疾病互为因果。在“睡不好”已成为普遍社会现象的今天,一旦出现睡眠障碍要及时调整,必要时就医。(孙乐琪)

关键词:睡眠,患者,发作性睡病,青少年,睡眠障碍责任编辑: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