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发布研报称,随着近年来我国原料药、仿制药和创新药三条赛道的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布局国际化发展,本土药企集体出海时代来临。
上述报告称,近年来,我国医药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得到较大提升。从细分行业来看,原料药企业出海模式相对简单,只要产品合规且性价比突出,取得国际认证后,国外药企会主动上门寻求合作。
相较于仿制药和创新药,本土原料药企业出海起步最早。自海正药业1992年获得首个美国FDA证书起,我国企业陆续获得国际市场通行证,逐步进入国外中高端原料药市场。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本土企业已承担全球约三分之一的原料供给。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原料药出口总额达517.9亿美元,在全球原料药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国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压舱石”。
在仿制药方面,自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及集中采购以来,我国仿制药出海欧美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据BCG(波士顿咨询)分析,2021年,国际领先药企海外收入平均占比均超过60%,而我国药企海外收入占比最高的复星医药海外收入占比仅为35%(包括海外收购带来的现金流及新冠病毒疫苗的海外销售额)。
此外,现阶段我国医药企业出口的制剂产品以激素类、肝素、抗菌药、青蒿素等为主,这反映出我国制剂出海的核心竞争力较弱。由此可见,我国药企在药物制剂领域的国际市场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创新药领域,2006年,微芯生物将西达本胺海外权益以2800万美元价格转让给沪亚生物,实现了我国创新药出海零的突破。2017年,我国药监部门加入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推动我国药品监管体系与国际接轨,大大加快了创新药出海速度。
公开资料显示,近几年我国创新药以License-out(即“授权”)形式出海的数量迅速增长。2022年12月6日,康方生物宣布以5亿美元首付款,最高50亿美元的总金额,授予Summit公司在美国、欧洲、日本和加拿大开发和商业化依沃西的独家许可权。此次合作无论是首付款还是总金额,再次刷新国产创新药海外授权纪录。我国创新药自主出海已然起步,未来可期。
不过,上述报告也指出,总体来看,我国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已取得明显进展,但在国际化分工方面仍处价值链的中低端。未来我国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前景光明,但道阻且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