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传统中,类风湿关节炎归属“痹证”范畴,常被称为“历节风”或“顽痹”,痹即痹阻不通之意。中医认为,类风湿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或是情绪波动、过度劳累等因素导致经络受阻、气血不畅,进而影响到肌肉、筋骨及关节,表现为酸痛、麻木、活动受限,严重时可见关节肿大并伴发热。
针对类风湿的多样表现,中医根据辨证分型的原则,将其大致分为4种主要证型:
风寒湿痹证
特点描述:关节冷痛,遇寒加重,得温则舒,伴有肢体沉重、活动不灵活,局部皮肤可能发凉、麻木。这类症状多由长期居住潮湿环境,或衣着单薄受寒所致,风寒湿邪合而为患,侵袭筋骨关节,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诊断要点:关节疼痛,遇冷加剧,舌淡苔白腻,脉沉迟或弦紧。
调理建议:应以温经散寒、祛湿通络为主,可用温阳散寒的中药如桂枝、附子,配合健脾利湿的茯苓、白术等,辅以艾灸、热敷等物理疗法,帮助驱除体内寒湿之气。
风湿热痹证
特点描述: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局部皮肤温度升高,甚至有灼热感,可伴有发热、口渴、烦躁等症状。多由湿热之邪侵犯,或是风寒痹久化热所致。
诊断要点:关节红肿热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调理建议:需清热利湿、通络止痛,常用药物如金银花、连翘、薏苡仁、赤小豆等,旨在清除体内湿热,缓解炎症。同时,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避免高温潮湿,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痰瘀痹阻证
特点描述:关节肿胀变形,疼痛固定不移,夜间痛甚,局部皮肤可能有瘀斑或结节,活动后疼痛稍减。这是由于病程日久,痰湿与瘀血相互纠结,阻碍气血运行。
诊断要点:关节肿胀变形,皮肤瘀斑,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
调理建议:宜化痰活血、通络止痛,常用桃红四物汤加减,配伍丹参、三七、白芥子等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瘀滞。同时,适度运动促进气血流通,避免长时间久坐不动。
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证
特点描述:多见于病程长、体质虚弱的患者,表现为关节酸痛无力,行动迟缓,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面色苍白、心悸气短等症状。主要是由于久病耗伤肝肾精血,导致气血两虚。
诊断要点:关节酸痛,体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
调理建议:应以补益肝肾、益气养血为主,常用药物如熟地、山茱萸、黄芪、当归等,旨在调养根本,增强机体免疫力。此外,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适当进行温和的锻炼如太极、八段锦,有助于恢复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