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实地考察雄安新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并主持召开两场座谈会,为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明方向。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我省紧紧扭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一项项历史性工程展现出更加雄阔壮丽的未来。
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河北奋力书写协同新答卷,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
6月底,中国中化大厦塔冠最后一个构件顺利完成安装,这是自3月27日主体结构封顶以来大厦建设取得的又一重要进展。
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雄安新区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区域。如今,央企在雄安设立子公司及各类分支机构200多家,源自北京的3000余家企业在雄安注册。
在保定,以河北京车项目为抓手,一个轨道交通产业园建设计划在当地萌生。
在廊坊,包括“三通一达”在内的八家快递龙头企业的北方总部或区域分拨中心汇集于此。
全域对接、全面承接。河北去年以来引进在京央企二、三级子公司实现历史性突破,既带动了产业,又增加了就业。
2015年设立的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今年有了新名字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
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医药招商局副局长 白雷:
从北京、河北两地共建,到京津冀三地共建,从之前单纯的产业承接转变到人才、科技、产业等全方位的资源对接。
顶层设计,助力破除体制藩篱。从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到建立三地党政主要领导协商机制,再到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工作办公室,三地不断深化协同,创新机制,联合印发一批重要文件,形成了从决策到落实的完整体系。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看准的事情就先做起来,三地在交通、生态环保、产业等重点领域协同突破。
6月28日,厂通桥跨河主桥拱肋成功合龙。预计今年9月,厂通桥将达到通车条件。
厂通路潮白河桥京冀工作专班 杨国庆:
建成后有效打通交通堵点,将大厂到北京城市副中心缩短为5公里,时间缩短30分钟左右,为通勤人员往返京冀两地带来极大便利。
如今,京津雄核心区半小时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加速形成,推动资源要素高效流动。
2023年,潮河、白河、沙河、黎河等国考出境断面水质保持Ⅱ类及以上,京津水源上游流域水质越来越好。白洋淀水质稳定保持在地表水Ⅲ类,再现“荷塘苇海、鸟类天堂”胜景。
链上发力,正在成为京津冀产业协作新模式。
去年11月,2023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召开,首次发布6大跨区域产业链图谱。以图谱为引领,三地动作频频。河北与京津在政策准入、场景应用等方面互联互通,携手“共享一条路”“共造一辆车”;三地有关部门签订共建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园合作框架协议,联合技术攻关、联合招商、联合推动成果落地。
2023年,京津专利技术在河北转化1339次,同比增长74.74%;截至2023年12月底,中关村企业在河北设立子公司、分公司累计5589家;雄安新区谋划推进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创新联盟、疏解高校协同创新联盟2个创新主链条……三地“手”越“牵”越紧,协同创新的成效日益显现。
着眼于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百姓关心事,一项项利民之策落地开花。
优质教育资源“跨省过河”。目前,246所京津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与我省370所学校开展跨省办学合作,河北高校与京津高校在学科建设、科研攻关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
携手推动医康养协同。目前,京津冀医联体数量增至70个,我省共有312家医疗机构与京津373家医疗机构实现50项检验结果互认,京津冀实现异地就医医保直接结算免备案。三地民政部门去年发布养老服务协同发展政策方案,打通京籍老年人失能护理补贴异地支付通道,为老年人提供支付便利。
社保服务互联互通。京津冀社保卡“一卡通”在社保、就医、交通等部分领域通用共享。
协同的速度,幸福的刻度,都让重大国家战略有了温度。
瓣瓣同心,共谋发展。“协同红利”让百姓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