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药后开车安全风险大危害堪比酒驾
自驾出行已成为不少人走亲访友或短途旅游的首选,专家提示,一些药物在服用后会引起嗜睡、视物模糊、定向力障碍等症状,驾驶员应特别注意服用的药物是否含有对驾驶能力有影响的成分,以免造成交通事故。 “公众普遍对酒后驾车的危险都比较了解,但很少意识到‘药驾’同样存在引发交通事故的安全隐患。”中国药学会专家表示。 统计数据显示,某些药物和酒精一样,都能削弱人的思维判断力。一些感冒药、抗过敏药、镇静催眠药、抗偏头痛药,会引起嗜睡;有些镇咳药、解热镇痛药、抗病毒药,可导致驾驶员出现眩晕或幻觉;而某些解热镇痛药、解除胃痉挛药、扩张血管药、抗心绞痛药、抗癫痫药等,则会使驾驶员出现视物模糊、辨色困难或定向力障碍等症状。 对此,专家指出,驾驶员需要注意服用的药物是否含有对驾驶能力有影响的成分。一般情况下,对驾车有影响的药物应服用后休息6小时再开车。若必须在驾驶前服药,应选择替代药物,如感冒时选用不含镇定和抗过敏成分的药物。此外,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和服用降糖药后,应稍事休息或少量进食后再开车,以防血糖过低影响驾驶安全。(新华) 夏秋野生毒蘑菇生长旺盛 谨防食用中毒 夏秋季节是野生毒蘑菇生长旺盛期,同时也是食用野生蘑菇中毒的高发期。贵州省食药监局近日发布野生毒蘑菇中毒食品安全预警,目前毒蘑菇中毒无特效解毒药,也没有简单易行的鉴别办法,因此切勿采摘、购买和食用野生蘑菇,以免发生中毒。 记者从贵州省食药监局了解到,误食野生毒蘑菇成为近年来一些地方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发类型,且多为农村家庭误食所致。 据了解,目前在我国生长的毒蘑菇约有180种,其中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30种。毒蘑菇与食用菌的外形相似,鉴别其是否有毒需专业机构识别,民间流传着一些识别方法经证明并不可靠,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不要采食。 有关专家介绍说,毒蘑菇毒性成分复杂,中毒表现各异,主要有恶心、呕吐、流涎、流泪、精神错乱、急性贫血、黄疸、脏器损害等,严重者可死亡。食用毒蘑菇中毒后,往往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且没有特效疗法。专家提醒,一旦误食毒蘑菇,应及时送往医院就医,不可自行服药。 目前,贵州省已发布预警严禁各类学校食堂、重大接待和群体宴席加工制作野生菌;其他餐饮服务单位尽量不要加工制作野生菌,生产、加工野生蘑菇时,要确保可食蘑菇不会混入有毒蘑菇品种。(新华) |
关键词:酒驾,服药,药物,开车,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