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污染挨批的“阴谋论”猜想要不得
兰州市官方在一份名为《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屡次排污,社会责任何在》的通报中指出,去年八月至今,兰州石化已经连续发生四起环境污染事故。通报直指中石油兰州石化作为央企,不履行社会责任,要求其向兰州市人民道歉,措辞之严厉为历年所罕见。但在兰州石化及当地多位观察人士看来,兰州市政府如此做法,背后藏有深意——— 通过环保、节能减排等多种手段逼宫兰州石化向兰州新区搬迁。(1月11日《中国经营报》)“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新常态”的定义,特别强调了环境问题。今年1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也刚刚开始正式实施。在此背景下,地方重视环境污染问题,对包括本地支柱企业和纳税大户在内的国字号企业,亦不留情面直斥其“社会责任何在”,本是值得点赞的积极作为。 令人诧异的是,兰州石化因污染问题遭兰州官方痛批,却被解读成了某种“阴谋论”,似乎兰州官方从不批评兰州石化才是正常的,一批评反倒成了异常现象——— 很显然,这仍然是特权思维在作祟。过去一些地方的治污之路落实不力,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有很多大户碰不得,因为它们是地方经济支柱和财政支柱,必须享受包括污染在内的一系列特权。 虽然兰州市长回应称厂区搬迁问题的沟通主体,不会是兰州石化而是中石油,而且在环境污染问题上“功不盖过”,但兰州石化及有关方面,显然还是愿意将兰州官方此举理解为逼宫兰州石化搬迁。 事实究竟如何,社会舆论其实不必做无谓的猜测;真正需要强调的是,污染了就是污染了,政府部门处理企业污染必须一视同仁,没有碰不得的、批不得的大企业。兰州石化在环境污染上存在的问题,不仅应该“向兰州市人民道歉”,该处罚的更应严肃处罚。 在环境保护方面,身为央企理当带头严格守法,“几万人的大企业,不可能不出现一点生产故障或事故”的说辞,是很不负责任的。将政府部门的严格执法,理解为“逼宫”,说白了还是躺在经济功劳簿上,认为自己理应享受污染特权。贡献的归贡献,搬迁的归搬迁,污染的归污染,这是一个基本的道理。向污染宣战,推动强力治污,是造福子孙的千秋大业,不仅需要新环保法的“铁规”,更需要地方严格落实的“铁腕”。 所以,治污不是逼宫的手段,而是目的本身。央企污染一挨批,立马就想成地方政府的“阴谋”,这种猜想是十分要不得的。而地方政府要想摆脱“借环保说事儿”的嫌疑,更该让严格执法成为“新常态”,对所有污染行为一视同仁严肃追责,而不是时松时紧、忽严忽宽,更不是看企业、看心情下菜碟儿。 |
关键词:阴谋论,央企,逼宫,治污,铁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