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立春老传统 个个都养生
在古代人看来,“立春”是一年中十分重要的一天。由此衍生出的各种习俗被人们代代相传,具有很强的养生意义。 传统一:躲春 养生意义:避免气候变化影响免疫力 在古代中国,很多地方流行着在立春这一天“躲春”的习俗。所谓躲春,就是在这一天减少不必要的外出,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不参加丧事和喜事,不搬迁,更不去看望身患重病的人。之所以有这样的习俗,是因为古人觉得立春这一天气候开始交接,新的气场容易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要躲一躲才好。 古人的做法对吗?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暨沈阳市老年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孙立军表示赞同。他告诉记者,气候变化、季节交替是很多慢性病出现起伏的原因。这一点在呼吸内科疾病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如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哮喘、肺炎等等,都容易在季节交替的时候发病。 此外,一些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科疾病,也都容易在季节交替的时候出现波动。所以,古人的做法有一定道理。 就今天来看,立春这一天不出门已经不现实了。但是人们有意识地做好预防工作是完全科学的,其中包括保暖、按时服药、避免过劳、注意休息等等。尤其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更要注意避免较大温差对身体的刺激,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接触烟尘。 传统二:不生气 养生意义:避免肝火过旺情绪致病 在立春的传统习俗中,避免生气是很重要的一项。古代人主张立春这一天不能有口舌之争、无论是和家人还是邻里,都必须要和和睦睦、心平气和地迎接这一天。此外,古人也主张在立春这一天不犯愁、不上火,把难缠的事情留在以后处理,开心快乐地度过立春。 这一习俗也深得中医养生的精髓。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张艳表示,生气、犯愁、上火等不良因素,在中医看来都是动肝火的表现。古人主张不生气,就是在主张避免动肝火。而避免肝火过旺,则是春季养生的重要原则。春季对应人体的肝脏。肝火过旺,直接会造成肝阳上亢,导致高血压、眩晕等一系列疾病。所以,不生气这项立春时节的老传统,有很强的科学性。 张艳提醒,高血压患者、脑血管病患者、冠心病患者从立春开始都应该注意情绪的平稳,避免不良因素刺激。同时,这类人还要在当前阶段注意保暖,按规定服药,避免从现在开始到春节前后出现过劳、感冒等现象。 传统三:咬春 养生意义:养护脾胃生发阳气 在现代人眼中,立春这天必须吃春饼。其实,吃春饼只是古人在立春这一天进行的咬春习俗的一项。除了吃春饼外,吃萝卜、吃五辛盘也是咬春的重要内容。古人认为,立春这一天吃萝卜能够缓解春困,而由葱、蒜、椒、姜、芥五种食材组成的五辛盘,吃下去则可以增进食欲。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养生专家赵利仁表示,咬春习俗体现着古人对食疗的原始认识。早春时节,经过一个冬天的寒冷刺激,人的脾胃处于相对虚弱的状态。面食作为容易消化的食物,对人养护脾胃来说很有好处。这就是古人为什么在长期实践中主张立春吃春饼的原因。萝卜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被认为具有“下气、消谷和中、去邪热气”的作用,也就是说,对于冬季吃了很多肉食、造成脾胃积热的人来说,吃萝卜有很好的消积滞、化痰止咳、下气宽中、解毒等功效。所以,古人主张立春吃萝卜也有可行之处。 此外,从立春开始,人体阳气开始逐渐生发。而五辛盘中的五种食材都具有发散的作用,所以古人吃五辛盘就有提振阳气、宣解肺气的作用,对于提高正气、预防疾病有着重要意义。 赵利仁提醒,当代人从立春开始,应该注重对脾胃的养护,尤其是冬季吃过大量火锅的人,此时要有意识地多吃蔬菜,尤其是萝卜,减少高热量、高蛋白食物的摄取,让胃肠有一个休息的机会。适量吃一点辛味的东西,也会对身体有好处。 |
关键词:立春,健康养生,冠心病患者,脑血管病患者,脾胃,春饼,肝阳上亢,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