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健康频道>>健康24小时

保胎之前你了解HCG和孕酮吗?

来源: 中国台湾网 作者: 2015-02-04 20:39: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保胎是准妈妈在孕早期被提醒的最多的一句话,但是真正遭遇被医生告知“要保胎”。则令准妈妈心头一惊。那么,对于孕早期的准妈妈来说,对“hcg”和“孕酮”会更为关注。现在,就让产科医生带你了解hcg和孕酮与保胎的关系,对自己的身体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hcg是什么?

当精子和卵子相遇结成受精卵后,受糈卵逐渐从输卵管向子宫移动,受精7?8天后着床。这时受精卵会伸出树枝状的小触手,从而能牢牢抓住子宫壁,在这里安家。这些小触手就是人绒毛,而hcg就是由人绒毛分泌的一种激素,全称叫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能够反映这些小触手是否在正常地生长,也就说明了宝宝是否在正常发育。

从怀孕开始迅速增长,在孕第7~12周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因为真正可起到保护胚胎的胎盘形成,hcg的使命便告一段落。

数值低就会流产?

如果你听到谁这么说,那么可别被忽悠了。医生不会只看hcg的绝对数值,而是看hcg的翻倍情况!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受精卵着床有早晚等原因。每个人平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准妈妈孕4周hcg只有几十,有的可能是几百。因此,正确的方式是和自己之前的数值相比——隔天(每48小时)数值翻倍,也就是说如果今天验血hcg是100,那么后天hcg可能是200了。hcg翻倍的时间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人的翻倍时间也不一样,基数越大翻倍越慢,一般所说的隔天翻倍只是个大概。

翻倍不好还保不保胎

人绒毛是连接母体和胚胎的桥梁,是运输养分的,翻倍不理想,那么首先排除一下宫外孕,然后可能就是胚胎发育不好的原因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医生只补充孕酮,很少补充hcg了,因为即使补充hcg,也不能真正刺激胚胎发育,一旦hcg下降,那么你再纠结也没用——保胎没有希望。

孕酮又是什么?

孕酮又叫黄体酸,是由卵巢黄体分泌的一种天然孕激素。怀孕后,hcg刺激黄体产生孕酮,7?9周逐渐过渡致胎盘产生,10?11周胎盘产生孕酮明显增加。因此在孕早期,hcg不好孕酮也不会高,因为没有足够的hcg来促进孕酮的分泌。

孕酮可以起到安胎作用,尤其是在孕早期,胚胎还没能在子宫牢牢安营扎寨,需要孕酮来保护。孕酮可以减少子宫收缩引起的震动,让宝宝好好在这里安家。孕酮一旦迅速降低,子宫内膜脱落,那么hcg翻倍再好,宝宝也会随着内膜脱落而流掉。

孕酮低要不要保胎

一些医院以25ng/ml为标准线区分,如果孕酮低于这个数,医生就会建议保胎,个别医院是低于20ng/ml才保胎。保胎方式一般是口服或者注射黄体酮,或者两者一起。但这只是一个标准,每个准妈妈的情况不同,应寻找这个数据背后的原因,还应该结合hcg来具体考虑。

当你遇到这些情况该怎么办?

翻倍正常,孕酮下降:这说明胚胎是在正常发育,但是hcg促孕酮的功能不行,或是先天黄体功能不足医生可能会排除其病因而得出这样结论,如果孕酮低于20ng/ml,则可以补充孕酮。如果在20?25ng/ml之间,但没有出血、无不良分泌物、无腹痛,一般也不需要补充孕酮。

保胎的话,静养也有一些作用。对于易流产体质的准妈妈更应如此。静养可以使血流不尽,不分配到四肢,流向子宫的血流就会增加,保证宝宝的营养,如果不动,那么子宫不会受到内脏的挤压,胚胎在孕酮低的情况下,更容易稳定。

翻倍不好,孕酮正常:这种情况非常少,因为促进孕酮的产生,hcg不好,孕酮一般也不好。很多准妈妈说的hcg翻倍不好,其实是相对的不好,可能数值没有达到标准倍数,但只差了一两百,那么这样,问题是不大的。

翻倍不好,孕酮下降:hcg不翻倍反而下降,孕酮也在降低,这就不妙了。往往这是胚胎本身不好,医生可能会让你先尝试保胎,但如果没有起色,会建议你尽早放弃。因为盲目保胎,最后一般也逃不开大自然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只会增加后期流产的痛苦,而且对妈妈的身体伤害较大。

孕酮没有下降,但有腹痛、出血、不良分泌物的现象:

如果孕酮没有下降,一般不是孕酮的问题导致的这些不良症状,盲目补充黄体酮保胎,是无效的,需要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査,确定病因再采取措施。黄体酮不是万能药,不是所有症状都能用黄体酮来解决的。

另一种情况,当发现一些褐色分泌物时,也不用过于惊慌,这可能是着床的时候创伤引起的出血,后来随着阴道分泌物延迟排出,这很正常。这样褐色分泌物,一般两三天少量的就过去了,并无大碍。而较多或持续出血,才是需要注意是不是流产。

孕妇神吐槽微信号:yunfutucao

让你告别枯燥烦闷的孕期&育儿生活,每天分享逗趣孕期乐事、八卦萌宝奶爸,在欢快的节奏里从孕妇向辣妈进阶!

关键词:孕酮,hcg,保胎,孕早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翻倍,准妈妈,出血

责任编辑:健康
-->

相关新闻

关闭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我们 | 举报平台 | 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