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烟花爆竹有没有必要存在下去? 不可武断
【青岛 视点】 昨天是小年,晚上在家吃饭的时候,小区内有阵阵鞭炮声响起,家人之间的交流也经常被打断。虽说形成了噪音,不过想想这也正常,如果没有鞭炮声,似乎还少了点过节的气氛。其实与往年相比,今年明显“安静”多了,鞭炮声减少了很多。街边卖鞭炮摊贩的感受则更为强烈。有新闻报道说,今年我市的烟花爆竹销售量遇冷,生意持续低迷,很多商户被迫打折促销,但尽管如此,市民仍不买账。 前几年社交媒体上呼吁人们少放鞭炮的理由是:减少大气污染,不制造人为的雾霾,而今年的口号则与环卫工有关,很多人在呼吁“少放鞭炮,让环卫工回家过年”,集体思维和关怀意识的萌生,并通过移动媒体快速传播,已经影响到了越来越多的人。 不过,与很多人将放烟花爆竹称之为陋习,主张全面摒弃相比,笔者倒是认为此事宜缓不宜急。放鞭炮是我国古代流传至今的传统节庆方式,有着典型的民族特征和文化特色。作为一种节日符号,放鞭炮本来是喜庆、团圆的象征,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环保意识在增强,鞭炮会造成大气和纸屑污染,其负面影响最近愈发凸显出来。 但是习俗的改变自然需要一个过程,有时候想想,或许舆论有些过于苛刻。放鞭炮肯定会对空气有污染,但是说如今的雾霾天和放鞭炮有关,就有些失去客观了,一年中放鞭炮的日子屈指可数,能对空气有多少污染?污染物中鞭炮所占比例能有多少?细算起来,恐怕是微乎其微,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至于说加重了环卫工作的负担,倒真是事实。但是也不能说环卫工不能回家过年,是因为清理鞭炮的缘故,实际上很多环卫工选择坚守岗位,还是为了趁着过节别人放假的时候多挣一份钱,说鞭炮剥夺了他们休假的权利未免有些夸张。 对一些传统习俗,好的方面应该加入保留,而不好的也不能简单的抛弃。近年来政府已经在烟花爆竹的销售和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管控秩序,现在来看效果不错,相信未来对于烟花爆竹的管理奖进一步精细化。 起码在未来一个阶段内,烟花爆竹还是有存在的必要,不能简单的取缔了之。 作者:巨洋 |
关键词:烟花爆竹,集体思维,环卫工,放鞭炮,雾霾,污染物,关怀意识,传统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