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 孩子不让一定有错吗?
近日,有媒体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在上海一所小学一年级语文考试中,一名小学生在回答“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的题目时,称“我不会让梨”,却被老师打了大大的红叉。这张试卷被孩子的父亲发现后,拍成照片发到微博上,被网友转发了2000多次,评论700多条。孩子父亲想不通:这就是如今的教育吗?如果是你,会怎么回答呢? 从价值观上看待“孔融让梨”这件事,应该有四种选择,即:A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B 损人利己 C 利己利人 D 损人不利己。编者出这道选择题在微博测试时,多数网友都选择了C。但是,当孩子作出“我不会让梨”的选择时,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正确答案”真的只有一个吗?很明显,在教孩子“孔融让梨”的经典故事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恰恰是要考量一下自己的价值选择。 妈妈,你说的孔融让梨害死我了! ◎雨中小菊 儿子小时,我常给孩子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在不知不觉的灌输下,由水果开始,孩子慢慢养成了谦让的好习惯。作为父母,我们也一直为孩子能做到“识礼谦让、尊老爱幼”而感到自豪。 让梨思维的改变,是从孩子8岁开始的。那年暑假,我给孩子报了一个去外地旅游的拓展夏令营,这是孩子第一次离开父母,开始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自主生活。为此,我和孩子都很期望会有啥样的收获。 谁知第一晚,打电话回家的孩子,情绪就明显不高。他期期艾艾地告诉我,妈妈,你说的孔融让梨害死人了!我诧异地问缘故,孩子告诉我说,中午到达营地,已经是1点多钟了,大家又渴又饿,按照座位牌号做好后,看到准备好的成桌饭菜,自然就饥不择食起来。 虽然老师再三强调,各桌营员要遵守吃饭的纪律,尤其大营员要照顾小营员。但是,一桌饭菜,还是很快就被其他几个稍大的孩子一扫而光,而吃饭一向习惯恭谦让的我儿子,还有身边的另一个女孩子,只能望着空空如也的菜盘子发愣。 两个孩子以为老师会及时关注到还有营员在饿肚子的事实,但带队老师却疏忽没有注意到。下午的训练,孩子的心情受了影响,加上饿着肚子,可想而知有多糟糕。当时听了,我心疼多过自责,我更着急更关心的是,孩子如何处理的? 孩子告诉我,同样饿着肚子的小女孩,把妈妈偷偷给她准备的牛奶糖,分了一半给他。现在,他们彼此同患难而成了最好的朋友。然后,他们把饿肚子的原因告诉了带队的老师,老师允许他们可以减少活动量。晚上吃饭,他和小女孩也一起学着吃饭时奋勇当先,加入了饭菜上桌一扫而光的行列,事后竟然感觉很刺激,意外有了一种团队生活的感觉。 为此孩子很困惑,所以打电话向我求助标准答案。我想了想告诉孩子,孔融让梨本身并没有错,但没必要把他的行为,当成所有行为的标准答案去生搬硬套,要学会因势利导,吃饭大家都争先恐后时,你完全可以也学着参与其中,这很正常。 孩子还是有些闷闷不乐,我继续笑着安慰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谦让虽然让你暂时饿了肚子,但却意外结识了同样有着谦让美德的好朋友,收获了友谊;更何况,你学会了面对意外,及时修正自己,这本身也是收获!其实只要做事时,心态是真实的、诚实的,表里如一并无错。孩子长舒一口气,挂了电话。 事后,我仔细反思了一下孩子处理此事的过程,发现我们一直奉为样板的、许多老一辈教书育人的观点,照搬到现在的社会每个孩子身上,并不一定完全适合。我觉得,孔融让梨到底让还是不让,应该让孩子自己学会判断。让孩子在让与不让的过程中,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懂得因地制宜,比让梨本身更有实际意义。 家长发言 让梨:一场公心和私心之间的角逐 小时候,父母常常用孔融让梨的故事教育我要懂得谦让。为人母后,我却从没用孔融让梨的故事教育孩子礼让。 一是觉得孔融这个人物离孩子太远,讲起来太抽象,反而是身边的人和事讲起来更容易被孩子理解和接受。二是觉得让梨是对自己私心的克制,人的本质就是自私的,能够克制自己的私心,提升自己的公心是一项漫长的教育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也不是一个家庭可以孤立完成的。 在孩子那个没有教过孔融让梨的世界里,他还是知道了上车要给老弱病残孕让座,因为他身边的大部分人都在这样做着。他还是知道了玩具要拿来和同伴一起玩,因为我每天都在唠叨,“分享才能有朋友,分享才能更快乐”。 孩子的生活中常常发生这样的情景:一个小朋友的家人为他买了一个他期盼已久的新玩具,他爱不释手地一直拿着玩,当然不忘向自己的同伴们炫耀。同伴们一个个看得眼红,都想玩上两下,纷纷向他申请。大多数情况下,他不批准,因为那个玩具得来太不容易了,他自己的新鲜劲还没过去呢。第二天,当新鲜劲已经随着时间一点点消逝,他开始大方地批准伙伴们轮流玩一会,独占开始变成分享。一个月后,那个新玩具已经变成旧玩具,连同他的伙伴们也不觉得那是一件新玩具了,他开始把玩具拿出去借给更多人玩,甚至直接大方地送给更喜欢它的小朋友,分享变成了贡献。 让梨和分享,我更喜欢分享。让梨是将自己的私心克制了,让出了公心。每个人只有公心没有私心,那是梦想。每个人在合理保护自己权益的基础上愿意分享,那才是一个充满活力、懂得共赢的好社会。有时候,私心恰恰激发出人们无尽的创造力,创造了市场经济这个充满活力的经济形式。 让梨与否,其实是一场私心和公心之间的角逐,更是一场如何实施教育的大思辨。 |
关键词:孔融让梨,孩子报,孩子父亲,正确答案,小学一年级语文,老师,我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