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母亲节 一起来关心妈妈的健康吧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几句简单的歌词,道出了父母对孩子一生的牵挂。母亲节,您在给母亲准备礼物的同时,是否也牵挂过母亲的健康. 从医院接诊情况看,乳腺类疾病每日的接诊量已从过去的20~30人,变成了近期的平均80人;宫颈癌仅次于乳腺癌,被形容为“第二杀手”;被称为“沉默杀手”的骨质疏松,50岁以上患者男女比例达1:6……女性成为母亲以后,生理上便开始走下坡路,加上工作和家庭的重担,健康成为了一个越来越需要重视的问题。 昨日,记者咨询了闽东医院多个科室的医生们,盘点了日常几大威胁母亲健康的疾病,并就如何预防这些疾病进行了支招。 健康杀手一:乳腺癌 病例:发现肿块十多年后一查才知得了乳腺癌 市民蔡某今年70多岁了。早在十多年前,她就发现自己左侧乳房出现了肿块,“也不疼,就以为只是乳腺增生。”她自己没有足够重视,子女也不清楚。直到近期,蔡某发现乳房肿块慢慢增大,才开始担心,赶到医院一查被确诊为恶性肿瘤,这才住院开始接受正规治疗。 “老年人乳腺癌长得会相对慢一些。”闽东医院肿瘤综合治疗科主任医师江川表示,常有70多岁的乳腺癌患者住院治疗,“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现乳房肿块以后,基本上90%都是癌症。” 医生说法:子女要更关心独居老人 “老人的乳腺癌拖这么久,子女也应当反思。”江川说,如今很多老年人不与子女同住,有些老年人即使发现乳房有肿块,也不会当回事,不愿到医院检查。“自己不重视,子女也不知道,就这么一直拖着,拖到最后出现破溃再来检查时,已经是晚期了。”他提醒说,除了老年人自己要重视之外,子女也要及时与老年人交流,定期照顾老人,多询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这样才能尽早发现,尽快治疗。” “现在大家对乳腺癌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了。”江川介绍,门诊上,乳腺类疾病以前每天接诊量为20~30人,而近期平均每天接诊量达到80人左右。10年前,医院每年进行的乳腺癌手术只有40例左右,现在每年要达到近200例。 医生提醒:30岁以上女性就应经常自查 江川表示,乳腺癌已占我国城市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而且高发年龄在40岁~49岁,整整比西方国家早了十年。江川称,乳腺癌高发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早发现。据介绍,早期病人,十年生存率能达到80%~90%,而晚期病人,十年生存率只有20%左右。 “最现实、最有效的早发现措施就是自查和查体。”江川提醒,30岁以上的女性就要开始重视乳腺癌,并经常进行自查。35岁以后,接近高发年龄,就要坚持每月自查和每年定期查体。患者往往出现乳房无痛性肿块,肿块初期多是无痛的,所以容易忽略,随着病程进展,逐渐增大。如有这些症状,建议及时就诊。 健康杀手二:宫颈癌 病例:绝经多年又突然无原因“来潮” 57岁的王女士已绝经多年,突然无任何原因又“来潮了”,去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宫颈癌。王女士知道这个检查结果后,大惊失色,不知道怎么自己一下子患上了宫颈癌。 医生说法:宫颈癌是女性的“第二杀手” “从医院的接诊情况来看,宫颈癌是常见的妇女癌症,各个年龄层的女性都有可能发生宫颈癌,40~60岁时的高危年龄更是‘多事之秋’。”闽东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林姬说,每年在中国因为宫颈癌一项疾病死亡的人数就有6~8万,宫颈癌在妇科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排第二位,故被形容为“第二杀手”。 “宫颈癌是一种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性疾病,由宫颈癌前病变,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8~10年)发展而来,是一种可预防、可治愈的疾病。”林姬介绍,人类乳头瘤病毒可以通过唾液、性接触及皮肤接触传播,但感染它不一定导致宫颈发生病变,只有持续的感染才会发生癌前病变或宫颈癌。女性如果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尤其是老年妇女出现绝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排液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 医生提醒:宫颈癌应积极做筛查,注意调整心态 林姬提醒,宫颈癌早期常无症状,建议已婚妇女,至少每年做一次妇科检查、宫颈人类乳头瘤病毒检查、新柏氏膜式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TCT),必要时在阴道镜指引下取宫颈活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其是诊断宫颈癌的金标准。另外,洁身自爱,远离宫颈癌的危险因素,增强健康意识,防止过早性行为,杜绝不良性行为传播疾病。夫妻双方除注意个人卫生外,性生活前,均应注意清洗。丈夫有包皮过长者,应及早治疗。 另外,林姬建议,当查出患有宫颈癌时,患者一定要调整好心态,积极接受治疗,一般根据肿瘤分期、患者年龄和全身情况,行手术、放射及化学药物等治疗。宫颈癌只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愈后还是相当好的。 健康杀手三:骨质疏松 病例:打个趔趄不想右脚踝骨折 趁着春光无限好, 60岁的王大妈跟老街坊们一起出行,准备乘坐公交车到处逛逛。谁知,下车时,王大妈走得较快,打了个趔趄差点儿摔倒。走到路边后,王大妈却再也站不住了,她的右脚踝钻心地疼。扒开袜子一看,右脚踝处已肿胀、充血,同行的人赶紧把她送到医院。 经闽东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林永绥诊断,王大妈右脚踝骨折,遂做了骨折复位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包扎完毕后,我建议王大妈去做个骨密度测定。”林永绥说,根据他多年临床经验判断,一般人扭到脚顶多是软组织或韧带损伤,而王大妈直接扭断了脚踝,加之她年纪大了,很可能患有骨质疏松症。经过检查,王大妈被确诊为中度骨质疏松症,需要及时治疗。 医生说法:50岁以上骨质疏松患者男女比例达1:6 林永绥表示,骨质疏松被称为“沉默的杀手”,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是指单位体积内的骨组织量低于正常,也就是骨密度变低,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我国,受到骨质疏松症影响的人群非常广泛,尤其是50岁以上处于绝经期的女性,大约每3人就会有1人患有骨质疏松。研究表明,人在35岁左右骨量达到最高峰值,之后就会逐渐减少。 “50岁以上骨质疏松患者男女比例达1:6。”林永绥介绍,多数中老年人都患有骨质疏松症。早期会有腰痛、背痛、关节疼等症状,长时间休息也无法得到缓解,而且就诊时很容易误诊为关节炎、腰肌劳损等。尤其女性在绝经后,骨质疏松会在10年内不断加重。 “许多40多岁的患者,一般都是在体检时才发现骨质疏松;而70岁以上的患者,都是骨折后才发现。”林永绥建议,60岁以上的老人可到医院做骨密度测定。 医生提醒:中老年人应多参加户外活动 林永绥提醒,当了母亲的女性应该在生活上的点点滴滴开始预防骨质疏松症。例如,应摄入足够的钙量,注意营养(例如多饮牛奶),多晒太阳(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可诱导体内维生素D转化为活性维生素D从而让钙沉积进入骨骼),戒烟、忌酒、避免饮过量咖啡及其他含咖啡因的饮料,慎重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影响骨代谢的药物等。 但需注意一个误区,民间有“以形补形”之说,因此常有市民认为煲骨汤有助补钙。殊不知,除了硝酸钙等几种钙盐能溶于水之外,其他所有钙盐都是不能溶于水的。因此靠喝老火骨头汤补钙并不科学,并且还有胆固醇增高的风险。 此外,林永绥建议,中老年人应提倡均衡饮食,食物多样化,多食一些海产品、豆类及乳制品,多参加户外活动,同时要提防摔倒。此外,还要多晒太阳,适当进行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 |
关键词:母亲节,妈妈,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