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健康频道>>健康24小时

产后更要爱自己 冬天坐月子饮食大不同

来源: 中国台湾网 作者: 2015-08-10 16:42: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天气越来越冷了,人们的饮食开始讲究进补,如果是在这时坐月子,那么家人一定会给新妈妈好好地进行饮食调理。不过,虽然冬天适合进补,但是对于月子妈妈来说,要适可而止,最好还是保持营养的均衡性。

俗话说,“产前宜凉产后热”,意思是说,产前不宜进补,而产后产妇元气大伤,适当进补可以帮助新妈妈尽快恢复体力。现在已经进入秋冬季节,正是适宜温补的季节,那么产妇在此时应该如何健康进补呢?真的要应景应时大补特补吗?

1、肉类进补适可而止

产后元气大伤,需要适当进食一些高蛋白质食物,如鸡、鱼、瘦肉、蛋、奶等,但如果在坐月子期间,尤其是在吃得多动得少的秋冬季大量进补,很容易造成营养过剩,反而不利于体型的恢复。因此肉类进补要注意适可而止。坐月子期间食品应该多样化,营养要更加均衡,鸡,瘦肉、排骨、鱼、蛋等虽有补益的作用,但是也不宜过量。

2、适量进食蔬菜水果

部分蔬果属于生冷食物,加上秋冬天天气干燥寒冷,不少宝妈更容易忽视产后蔬菜水果的补充。但是即使是在冬季,蔬菜、水果也不能少。因蔬果不仅可以补充肉、蛋类所缺乏的维生素C和纤维素,还可以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及排便,防止产后便秘的发生。一些体质虚寒的新妈妈秋冬季吃水果可能会引起不适,可以将这些水果切块后,用水稍煮一下,连渣带水一起吃。爆炒青菜时可以放些姜,可以起到祛风散寒的作用。

3、滋补中药并非多多益善

阿胶、桂圆、红糖是产后补气血的滋补佳品,尤其是红糖,价格便宜又容易买到,做法也不复杂,只要用水兑开即可。因此,不少宝妈产后都喝红糖水补血。中医也认为,红糖有益气补中、健脾暖胃、化食解疼之功,又有活血化瘀之效。产后喝红糖水有利于子宫收缩、复原和恶露的排出等。

但是,如果红糖食用时间过长,反而会使恶露增多,导致慢性失血性贫血,而且会影响子宫恢复以及产妇的身体健康。因此,新妈妈食用红糖最好控制在10~12天之内。

4、补充营养同时别忘了补钙

新妈妈体内钙的流失量较大。加之天气寒冷,在冬季坐月子不可能开窗晒太阳,这样就不利于钙的合成和利用。哺乳期的宝妈每天分泌约 700 毫升的乳汁,平均每天丢失钙约 300 毫克。

如果妈妈体内缺钙严重容易导致骨密度降低、出现骨质疏松的症状,常见的有小腿抽筋,下肢浮肿,腰背酸痛,牙齿松动,倦怠乏力等,重者会导致身材变矮、骨盆变形,走路摇摆如“鸭步”,严重影响人的体形。

尤其产后妈妈还要担负哺育婴儿的重任,妈妈缺钙会减少母乳喂养婴儿钙的摄取,影响婴儿牙齿、头发和骨骼的正常发育。哺乳期一旦母体钙代谢出现负平衡,而产后又不注意补钙,不良状况可延续到分娩后2 年,对孩子的影响更加深远。

乳母每天适宜钙摄入量为1200毫克,而食疗是最安全可靠的方法。含钙高的食物有芝麻酱、菠菜、韭菜、莴苣、蘑菇、动物肝脑、鱼类和动物骨汤、牛奶等,可注意摄取。另外,产后继续补充一些高钙的孕产妇奶粉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秋冬季坐月子推荐汤膳

1、黄花肉片汤

作用:黄花菜不仅营养丰富,且可降低血中胆固醇,尤宜于有血管动脉硬化的妈妈食用。

原料:黄花菜25克,瘦猪肉100克,猪油、精盐、葱、味精、香油各适量。

制作方法:将黄花菜用冷水泡发,摘去蒂,洗净,挤去水,切成寸段,猪肉洗净切成薄片,抓上水淀粉;葱切成寸段放入盛汤碗内;锅内放猪油烧热,将肉片倒人锅内,迅速划开,炒至肉变色即出锅;炒锅洗净放回火上,加猪油烧至六成热,放入清汤,加精盐,将黄花菜下锅煮,待汤开后放肉片,并放味精,淋香油少许,盛入汤碗内。

2、健脾利湿的鸡仁冬瓜汤

作用:消除产后妈妈身体浮肿,补中益气。

原料:党参10克、鸡肉300克、苡仁20克、冬瓜500克、味精2克、精盐4克、姜片6克、葱10克。

制作方法:将党参去净灰渣,烘干研制成末;苡仁去壳,洗净;鸡肉宰成条块。冬瓜刮去粗皮,切成粗块,姜葱洗净;同时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小火慢炖。

3、牛肚补胃汤

作用:补胃键脾,增强体力。

原料:牛肚1000克,鲜荷叶二张,茴香、桂皮、生姜、胡椒、黄酒、盐各适量。

制作:牛肚先洗一次,后用盐、醋半碗,反复擦洗,用冷水反复洗净;将鲜荷叶垫于沙锅底,放入牛肚,加水浸没,旺火烧沸后中火烧80分钟,取出切小块后再次放入沙锅,加黄酒3匙,茴香、桂皮少许,小火煨2小时,加盐、姜、胡椒粉少许,继续煨2—3小时,直至肚烂。

孕期贴心闺蜜——哆啦孕妈旗下首款APP(哆啦妈咪)上线啦 !这里有最专业的母婴资讯,最丰富的母婴问答,最甜蜜的宝宝时光机,最好玩的金币商城!玩转孕期生活,下载送300金币,好礼等你来拿

关键词:产后便秘,坐月子,健脾利湿,饮食调理,进补,牛肚,肉片,精盐,黄花

责任编辑:健康
-->

相关新闻

关闭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我们 | 举报平台 | 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