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脏病大会关注新科技的临床转化应用
■医疗新干线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我国近几年高血压的患病率呈阶梯式上升,2010年达到26.5%。据最新报道,我国高脂血症的患病率已经几乎跟糖尿病持平。而近年来,国家医保的加强、人口的老龄化和疾病患病率的增加,使心脑血管的住院人数呈指数增长,2012年中国心脑血管病患者出院人次数已经超过1400万。 强化心血管疾病防治刻不容缓 心血管疾病为我国慢性疾病之首,患者数已高达2.9亿,每5个成人中有1人患有心血管病,每年约350万人因罹患心血管疾病而死亡,平均每10秒有一人死于心血管疾病。而目前患病率还在持续上升阶段,死亡率也是居高不下。同时,我国目前约有9000万高脂血症患者,这意味着除了现有患者,我国还存在一个近1亿的心血管疾病高危群体。高患病率、高死亡率和高企的医疗负担使心血管病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之所以目前我们面临的形势如此严峻,一方面与国民的健康意识与生活习惯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现行的医疗制度密切相关。”谈到心血管疾病防控的严峻形势,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名誉会长高润霖院士表示:患者自主就诊的模式使三级甲等医院服务压力逐年增大,医疗资源与就医需求之间供需难以匹配,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普遍问题。“而大型公立医院集中的大量优质医疗资源,却主要被放在患病后甚至终末期疾病救治,难以承担起中国心血管病防治特别是预防保健教育的重任。” 推进分级诊疗迫在眉睫 如何破解医患间巨大的供需矛盾,更好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国家卫计委今年给出了一个明确的方案“分级诊疗”,并将其纳入2015年医改的重点工作。所谓分级诊疗,即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由不同级别的医疗单位承担诊疗工作,并根据临床治疗时机情况开展动态管理与双向转诊,逐步建立起“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 国家的政策战略对心血管病防治体系的完善提出过一些建议,主要包括: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实行经济与规划策略,利用定价政策和制定法规推动健康、促进防控;加强初级卫生保健系统;将员工和居民健康工程列入企业和社区规划。 为了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卫计委加速推进建立分级诊疗体系的号召和心血管疾病预防关口前移、卫生战略下沉的战略转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携手阿斯利康中国发起并得到国家卫生计生委支持的“加强基层心血管病防控能力”项目正式启动。将覆盖全国23个城市1000余家社区及二级医院,并在部分医院建立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管理平台及转诊部、升级基层医院心血管检验设备、构建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数据平台、组织区域专家研讨会与经验交流会、进行心血管防治患者教育等,以此推动我国心血管疾病分级诊疗的建立。 全方位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早在2009年,“分级诊疗”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已初现雏形,意见中提出要“建立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分级诊疗工作的重心在于将优秀人才、适宜技术、优质服务下沉到基层,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强化基层医生队伍的建设。 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会长、总后卫生部原副部长傅征少将指出:“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心血管病防控能力,要从硬件升级、专业教育两方面双管齐下,全方位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此,接下来的一年中,我们将采取多项措施加速基层医院设备更新,提高基层医院的诊断水平;同时,组织专家深入基层展开针对我国心血管疾病诊疗现状的调研活动,并开展双向交流学习活动;此外,还将向患者普及心血管疾病知识,提升防病意识。” 依托项目的“关爱平台”、“带动平台”,加强基层心血管病防控能力项目将逐步开展各项活动,建立完善规范的分级诊疗系统,为我国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长期、稳定的高质量医疗服务。 心血管疾病分级诊疗规范化试点 加强基层心血管病防控能力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我国二级医院及基层医院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使广大心血管患者享受到最适合的优质医疗服务,从而控制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并有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平衡的状况,惠及更多的心血管患者。 同时,作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心血管疾病防控能力建设的重要项目,该项目的执行将成为我国加速推进分级诊疗系统建设过程中一次有益探索,对建立、健全全国分级诊疗制度具有积极的试点和示范意义。 国家的政策战略对心血管病防治体系的完善提出过一些建议,主要包括: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实行经济与规划策略,利用定价政策和制定法规推动健康、促进防控;加强初级卫生保健系统;将员工和居民健康工程列入企业和社区规划。 |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转化研究,胸痹,疾病谱变化,st段抬高,补益心脾,颈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