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50人的班级 可能有两三个多动症孩子
暑假已经过半,浙医儿院除了各大手术排得满满的,心理科门诊量也增加不少。心理科主任李荣介绍,现在患多动症的孩子真不少,一个50人的班级,可能就有两三个,门诊量增加也和家长认识提高有关。她提醒家长,要正确认识孩子的调皮和多动,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家长、学校的配合。 家有“熊孩子”管都管不住 在李荣主任的诊室,记者遇到了前来就诊的小泽。 “老师反映,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特别多,有时玩橡皮,有时还拿笔戳前桌的同学,影响别人学习。”妈妈说,在家里,他也不好好做作业,粗心大意,边玩边做,总是要拖到晚上11点后。让他自己整理书包,也总是丢三落四。 妈妈向李荣述说情况时,小泽像是屁股上长了刺,挪来挪去,还拿起桌子上的笔玩起来。 经过检查,李荣给出了诊断:多动症。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分散、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和情绪冲动、任性等,常有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 这是学龄期儿童的常见病之一,患病率为3%-7%,男孩明显多于女孩。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男女比例为4:1,门诊中,男女比例为9:1。如果按照5%的患病率来算,每100个孩子中就有5个。 高达30%的多动症儿童症状会持续到成年期。也就是说,多动症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还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功能,导致他们情绪调控能力下降,形成不良的自我意识、不自信,社会交往存在障碍,严重的甚至会有品行问题。 如何区分活泼与多动?看场合 对于儿童表现出的注意力不足、多动行为,家长常有理解上的误区,认为孩子是“坏习惯”“懒”“不要好”“磨蹭”,因父母“教育不好”引起。 门诊中,不少家长会问李荣,“为什么我的孩子在看电视、玩电脑时,或是做其他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时,可坚持半小时甚至一小时注意力集中,而做作业时没过几分钟就开始分心、小动作不停了?” 这是不是注意缺陷呢?李荣说,其实注意力缺陷指的是高级主动注意的损害。在需要认知参与、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活动(如学校作业)中注意的持久性、稳定性减弱,使注意力聚焦于认知目标的能力不足。 怎样鉴别活泼和多动呢?看是不是能正确区分场合。不分场合毫无目的地动来动去,而且常带有破坏性,较冲动,不顾危险,那就是多动,而不是活泼。 李荣介绍,其实家长可以看看孩子是不是有以下行为,来鉴别是否存在多动症: 注意缺陷:上课易分心;做事粗心、拖拉;心不在焉,似听非听;做事易半途而废;易遗忘日常活动,经常丢三落四。 多动冲动:在应安静的场合活动过多;上课小动作多;话多,插嘴,过度喧闹;情绪不稳,易激惹,缺乏自控;行为冲动,不顾后果;不守纪律,规则。 家长、学校一起配合能回归常态 对于多动症的治疗,需要儿童、家长和学校一起配合。 儿童的行为矫治重在辅导儿童自我觉察和自我调控能力的逐步建立;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训练孩子从他人角度去思考,降低紧张度,减少敌对,转化不良情绪,以及如何应对挫折和恢复自信等。 父母情绪管理重在观察自己,发现自己容易在什么时候,什么事情上失控,对责骂孩子的行为做一个记录,意识到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治疗的基础。 预防陷入与孩子的负向互动中,千万要避免持续停留在批评、指责、惩罚的方法里。 要得到学校的合作,如让孩子坐在课室的前排,靠近教师的位置,使教师能够经常注意到儿童减少分心。老师应理解到这些孩子特别好动的特性,尽量安排其多参加课间活动,使他们过剩的精力能有释放的机会。 “大部分患儿,通过早发现和正规治疗,都是能够回归正常的。”李荣说。 |
关键词:多动症,注意缺陷,班级,李荣,易激惹,学校,坏习惯,磨蹭,熊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