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致痫灶的形成有三个阶段
继发性致痫灶的形成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依赖阶段? 此时可记录到原发癫痫灶局部和对侧皮质的痫样放电。两处放电相伴随,有一定的潜伏期,呈正电性。若原发癫痫灶无放电,继发灶区脑电活动正常。当原发灶切除或药物治疗抑制后,继发灶放电随即消失。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癫痫中心 第二阶段为中间阶段? 即在原发癫痫灶没有发放时,而继发癫痫灶部位出现阵发性异常放电,脑电图可记录到棘波。此时继发癫痫灶活动与原发癫痫灶已无依赖性。但如立即清除原发癫痫灶,继发癫痫灶放电就会在数周后逐渐消失。因为中间阶段期的继发癫痫灶的神经元已具有一定的同步放电能力,故此时虽无原发癫痫灶放电的影响,然而继发癫痫灶能自行异常放电。但这种发放的兴奋性是可变的。在缺乏原发癫痫灶的继续驱动影响下可逐渐自行消失,且有一定的可逆性。 第三阶段为独立阶段? 特点是原发癫痫灶与继发癫痫灶间的放电无依赖性。当原发癫痫灶清除后,并不导致继发癫痫灶的消失。后者的放电继续存在或更加频繁,临床上可继续发生癫痫发作,甚至日趋频繁。说明继发癫痫灶的脑细胞已引起不可逆转的永久性改变。 继发性致痫灶损害的发生,是与原发癫痫灶神经元轴突投射纤维的联系有密切关系,且与联络纤维的数量成正比。继发性癫痫放电的传导通路,与杰克逊局部癫痫放电的扩散通路完全不同,后者是局部直接向邻近周围的神经细胞扩散,而通过胼胝体间接传递的极少,即使有也是在发作过程的后期才出现。而继发性癫痫多经胼胝体丰富的投射纤维、弓状纤维和上纵束长距离半球内投射纤维通路传播的。 用牛蛙作癫痫动物模型,验证原发癫痫灶间的联系,牛蛙的双侧半球的海马皮质由海马联络纤维相连,一侧半球原发癫痫灶建立时,亦可见到对侧皮质继发癫痫灶的逐渐形成。经手术切除连合纤维后观察发现,继发癫痫灶的发生是依赖于轴浆流的完整性,而不是同步化的动作电位。 多灶性癫痫可由多处独立的脑损伤所致,临床上常出现一种以上的发作形式,各型间没有功能上联系。而继发癫痫灶与原发癫痫灶之间必然存在着轴突联系,二者的发作形式也有着功能上的轴突联系,如病人的原发癫痫灶发作表现为右手的感觉异常,随后的继发癫痫灶发作表现为左手的运动或感觉异常。因此,癫痫病程越长,发生继发性癫痫的可能性越大。如脑瘤病人中,35%发生继发致痫性损害,其中病程短于12年者发生率为29%,长于12年者则为61%。初发癫痫的年龄越小,越容易产生。 初发癫痫的年龄与继发癫痫的发生概率有一定的有关系。初发年龄为0.5岁至25岁者,18例中有10例发生继发性癫痫;初发年龄为26-60岁者,12例中则无一例发生。 继发性癫痫发作的表现形式多样化,高龄病人则不易发生。因此,用药物治疗或当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用外科手术切除原发癫痫灶,以防止继发癫痫灶的产生,并应注意在切除原发癫痫灶后,继续治疗继发性癫痫,同时观察其动向。 |
关键词:致痫灶,癫痫灶,继发性癫痫,脑电活动,病人,轴突,病程,胼胝体,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