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要有悲悯之心 患者要有感恩之心
【本报专栏引发热议】 7月14日起,《厦门日报》开辟“夏日急诊室故事”专栏,关注发生在医院急诊室里的故事,通过记者的所见所闻,呼唤医患双方进一步加强沟通、相互理解,报道引起医患双方的强烈共鸣,也受到了市卫计委的高度重视 【座谈交流架起桥梁】 本报与市卫计委举办座谈会,在专栏报道的基础上,进一步聆听医患双方诉求,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医患关系更加和谐,让厦门更加温馨美丽 座谈会上,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本版图/本报记者张奇辉摄) 本报讯(记者楚燕何无痕)把2岁大的外孙女带到会场,何九香说,她想跟厦门市妇幼保健院的医生说一声“对不起”、再道一声“谢谢”——这位淳朴的大姐曾在医院和医生起过争执,但最终接受了医院的诊疗建议,“是医生的耐心和负责,救下我女儿和外孙女两条命。” 就在同一天早上,赶在来报社参加座谈会之前,中山医院消化科主任任建林专门召集全科室进行了一场小型调研:“你认为医患关系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仔细记录下调研情况,任建林将医务人员的心声带到了座谈会。 患者和家属真情流露、医生与护士敞开心扉,近日,由厦门市卫计委与厦门日报社共同举办的“增进医患双向理解,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座谈会,让医患双方坐到一起,面对面谈经历、说感受、提建议,并最终达成了共识:医者要对患者有悲悯之心,患者要对医者有感恩之心;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创造。 7月14日起,《厦门日报》开辟了“夏日急诊室故事”专栏,集中关注发生在医院急诊室里的故事,通过记者的所见所闻,呼唤医患双方进一步加强沟通、相互理解。报道引起了医患双方的强烈共鸣,也受到了市卫计委领导的高度重视。这次座谈会正是希望在这组报道的基础上,进一步聆听医患双方的诉求,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有“两心”才能“相悦” 座谈会请来了4位患者和家属代表、3位医护人员代表、2位民评代表,市卫计委、厦门日报社、厦门市医师协会领导也在会上发言。围绕和谐医患关系,大家踊跃发表看法,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 厦门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林水圳表示,避免医患之间出现矛盾,有很多工作要做,但很重要的是要有“两心”:一方面,医护人员对病人和家属要有“悲悯之心”;另一方面,患者和家属对医护人员要有“感恩之心”。有了这“两心”,医患关系自然就会走向和谐。作为一家负责任的主流媒体,厦门日报社及其旗下各报刊、网站历来不遗余力地为倡导“两心”、增进医患相互理解鼓与呼。本报此次推出“夏日急诊室故事”专栏,举办座谈会,就是要为增进医患双向理解、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搭建一个平台。接下来,本报将继续和市卫计委联手,倡导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让厦门更加温馨美丽。 市卫计委党组成员、驻委纪检组组长郭小岩表示,患者代表和医护人员代表的肺腑之言令人感动。当前,我市卫生计生系统正在倡导“做有人情味的医者”,市卫计委将综合这次座谈会的意见,拿出更好的办法和措施,推动医学人文建设,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建设更多的沟通平台,使我们的医患关系和美丽厦门能够相匹配,真正当好厦门市民的“健康守护神”。 【建言献策】 七大“关键词”让医患关系更和谐 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面对面,畅谈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这是一场袒露心声的座谈会。患者从看病的亲身经历说起——排队候诊的焦躁,手术前的不安,与医生如何从误解走向理解;医护人员分享了在一线工作的切身体会——怎样和患者换位思考,如何改进医患交流,什么样的沟通技巧能帮患者减轻痛苦……医患双方畅所欲言,为更好地营造和谐医患关系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 【医者说】 关键词1良心 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心里装着他 “护理工作是良心活。”从事护理工作35年的厦门市护理学会理事长、中山医院护理部顾问张锦辉说,护理人员不能坐在护理站里等着,要主动地多去巡视,只要去病房就会发现,病人是很需要医护人员关心的。哪怕是一些简单的问询,如对医院陌生的环境适应吗、吃饭问题怎么解决等,都能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心里装着他。“医者多一分关心,患者就能少一分痛苦,并从感动转为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张锦辉说,“当我们读懂了这份感动,同样会很触动,医患双方是可以产生感情的。” |
关键词:医者,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感恩之心,患者家属,悲悯,关键词,医护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