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健康频道>>健康24小时

希望更多人打消顾虑,加入到志愿行列

来源: 中国台湾网 作者: 2015-08-18 06:01: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昨天上午,32岁的省立医院杂志社编辑程翠成为合肥市第3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从1999年开始参加无偿献血,到2014年8月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程翠说,捐献造血干细胞,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那样的陌生,甚至让人心有余悸。“但是大家应该相信,医学不会为了救一个人,而去害另一个人。”在3000多字的“捐献日记”中,程翠希望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更多人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从而打消顾虑,自愿加入到志愿者行列当中,给更多病人带去生的希望。

夫妻二人都是志愿者

“接到合肥市中心血站电话,说有病人和我抽取的血样初步能配上,问我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可以救人命,我愿意!”正是带着这样的念头,程翠成为一名无偿献血志愿者。

1999年,程翠还是一名大学生,正在安医大就读。也就是在这一年,她生平第一次参加了无偿献血,从此,“一发不可收”。

“我们在安医大上学,大家对无偿献血都很支持,毕竟能够救人。”这么多年,程翠一直坚持参加无偿献血,也因此感染了家人,让他们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

2006年,程翠老公汪潇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名志愿者。

2014年8月,程翠也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为成功捐赠锻炼、增肥

“今年3月,安徽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给我电话,说高配成功。对方体重比我重46斤,这样会比普通比例多抽取一些造血干细胞,请我再考虑。”

程翠的造血干细胞捐献之途,充满了“坎坷”,但有惊无险。

就在血站工作人员提醒她要与家人商量时,程翠反而有点紧张了。尽管对造血干细胞捐献有些了解,但真正面临自己“上阵”的时候,她开始觉得心里有点没底了。

上网查阅资料、征求家人想法、咨询专家意见……经过反复“论证”,程翠知道捐献后可能身体会有一些反应,但在与一个人的生命相权衡时,她还是毅然选择了捐献。

“对方是广州一名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体重82公斤。”聊起受赠者,程翠所了解的信息只有这么多。

不过,就是这区区几行字,却透露出一个关键信息:体重82公斤。

当时,程翠的体重仅有59公斤,两者相差23公斤。这意味着程翠要比一般捐献者承受更多,抽取出来的造血干细胞比例要增多,这样才能满足患者身体需求。

“医生说可以捐献,但因为体重相差较大,有可能一次采集不够,需要采集第二次。只要医生认为可以捐献就行,采集两次不是问题。”程翠坚定地说。

就在那一刻,程翠还为自己制定了一个阶段性的生活目标:锻炼,增肥。

希望更多人加入到捐赠行列

“早晨五点半,护士就来抽了一管血拿去化验,让我再喝两支葡萄糖酸钙口服液。六点多,护士输了一小瓶葡萄糖加地塞米松磷酸钠,用于抗过敏。”

8月8日,位于广州的患者住进无菌仓,等待输入新的造血干细胞延续生命。

按照计划,程翠8月12日到省立医院办理住院手续,13日起接受动员剂注射,17日正式抽取造血干细胞。

经过5天的“动员剂”注射,体内造血干细胞进入外周血,程翠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时机成熟。

程翠,成为合肥市第3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昨天上午9时许,程翠躺在省立医院血液科病房,开始捐献造血干细胞,老公汪潇正在一旁陪着她。整个捐献过程,大约4个小时。

“就是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捐献造血干细胞后,究竟会给身体带来哪些反应,身体怎样进行自我修复?相信大家了解得越多,就会更加坦然地加入到志愿者群体当中,给更多病人带来生的希望。”程翠这样解释了“捐献日记”的缘由。

“尽己所能,传递希望,不离不弃,真诚救助……”在这本“捐献日记”中,有一些这样的字眼,让人动容。

“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这就说明你的身体状况既符合捐献要求,也符合自我修复的要求。大家应该相信,医学‘不会为了救一个人,而去害另一个人’。”·本报记者许超众·

关键词:程翠,捐献日记,省立医院,病人,医生,护士,医大,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责任编辑:健康
-->

相关新闻

关闭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我们 | 举报平台 | 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