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PET-CT等于30年辐射?危言耸听!但用于体检不合适
一篇旧文,这段时间又在朋友圈流传,转发的不乏一些公立医院的微信公众号。 在这篇题为《揭开PET-CT检查的辐射真相》的文章中,作者称PET-CT被用于健康人体检,隐瞒和忽略了大量辐射和癌症的风险。 “全身检查一次PET-CT,相当于一个人正常30年的辐射,一小时就接受。” 这个说法靠谱吗? “PET-CT用于常规健康体检,我也是不赞同的,但关于强辐射的说法,简直是危言耸听。”昨日,钱江晚报记者向李林法求证时,李林法直言。 李林法是浙江省医学与放射医学防护分会的前任主委,浙江省核医学诊治中心主任,他认为PET-CT虽然辐射量是安全的,但也不提倡用于健康体检,而应该针对肿瘤病人的精准治疗。 所谓PET-CT,其实是一种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是PET与CT的融合。 人们在接受检查时,使用同一个检查床和同一个图像处理工作站,将PET图像和CT图像融合,由PET提供病灶详尽的功能与代谢等分子信息,而CT提供病灶的精确解剖定位,一次显像可获得全身各方位的断层图像,可以同时放映病灶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形态结构,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PET-CT扫描筛查肿瘤并不靠谱 医馆君问:做一次PET-CT,到底有多少辐射? 李林法答:PET-CT的辐射,来自两方面:PET检查和CT检查,其中PET检查的辐射,主要来自检查时注射的显像剂。 最常用的显像剂18F-FDG,物理半衰期是110分钟(10小时后衰减到3%以下,24小时后接近于0),注射到人体后,很快能从体内排出。 做一次全身PET-CT扫描的辐射剂量在7.5~15mSv,而X光胸透是20μSv,尽管前者是后者的300~600倍,但对人体来说,仍然是安全的。 我国公众一年中受到的自然辐射量没有统计数据,但来自美国的统计是每年受到的自然辐射量3mSv。那么7.5~15mSv的量,只相当于2.5年~5年,并非30年的总量。 医馆君问:PET-CT查肿瘤真的很灵吗? 李医生答:PET-CT扫描,也要等肿块形成之后才能探测到,血液里的癌细胞它是查不到的。而且检查中经常会出现假阳性(没有癌看成癌症),比如炎症、结核等一些良性病变也会被视为癌症,仅凭PET-CT筛查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的情况。 医馆君问:什么时候需要用到PET-CT检查? 李医生答:浙江有多家医院配备了PET-CT,做一次PET-CT的费用是7500元,用于常规健康体检,我是不赞同的。因为性价比不高,好比高射炮打蚊子,不合算。很多早期肿瘤,通过一些没有辐射、价格便宜的检查也能发现,比如B超可以发现甲状腺或癌变,怀疑有肝癌,首选抽血查甲胎蛋白和做B超。肿瘤病人进入治疗阶段需要确定病灶位置、性质、程度,再进行PET-CT检查,这样更为妥当。 有位食管癌患者,如果肿瘤在上段,可先手术,如果在中下段,化疗更好。因为患者有肺气肿,无法做增强CT,之后选择PET-CT,发现位置在食管中下段,转移可能性大。综合判断之后,决定先进行化放疗。 |
关键词:PET-CT,解剖定位,化放疗,增强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