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健康频道>>健康24小时

有些谣言出自于专业人士

来源: 中国台湾网 作者: 2015-08-21 14:01: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近几天,有关空腹不能吃某某食物的文章在媒体上不断出现,而且出现了相反的说法,20日又有文章以辟谣的面目出现,通过某医院营养科的营养师之口进行辟谣,下面本人针对该营养师辟谣内容进行分析点评,看看谣言是怎样诞生的。

原文:“网闻称西红柿含有大量的果胶、柿胶酚、可溶性收敛剂等成分,容易与胃酸发生化学反应,使胃内压力增强,造成胃扩张和胃痛,或形成胃结石。‘确实有这种说法,一般西红柿跟柿子不主张空腹吃,他们含有丰富的果胶,容易引起胃结石,’冯惠平表示,和其他食物一起食用,会达到中和作用,这样对肠胃就比较好”。

点评:空腹吃西红柿会造成胃扩张和胃痛,或形成胃结石,并得到该营养师认可。我想问:什么食物吃到肚子里不与胃酸发生反应?什么食物吃进肚子里胃不扩张?临床上有多少因吃西红柿导致胃结石的案例?和其他食物一起食用达到中和作用,中和的是什么?是酸吗?另外,我还想知道西红柿中的可溶性收敛剂具体成分是什么?概念性的问题没搞清楚时千万不能信口胡说,特别是营养师,因为你比老百姓更专业一点,如果比老百姓还业余,还是别说的好。

原文:“网传:空腹饮用牛奶、豆奶营养有限牛奶因其营养价值高成为市民日常饮食的常客。网闻指出空腹饮用牛奶时,牛奶中的蛋白质将‘被迫’转化为热能消耗掉,起不到营养滋补作用。冯惠平告诉记者,空腹喝牛奶起不到营养滋补作用确实有依据,‘牛奶含有的蛋白质非常丰富;空腹喝牛奶的话,牛奶本身的营养物质会随排泄物排走,真正的营养吸收不了’。”

点评:在糖类、脂肪、蛋白质供能方面,蛋白质排在最后,就是说人体在饥饿状态下,糖类和脂肪已经耗尽,不能再继续供能的情况下,身体启用蛋白质供能,此时食物中的蛋白质优先供能。空腹并非是饥饿状态,此时牛奶中的蛋白质仍会滋补身体,冯营养师说的情况不存在。另外,“空腹喝牛奶的话,牛奶本身的营养物质会随排泄物排走”,这话即使是出自于路边乘凉老太太之口都有可笑点,但情有可原,如果出自于医院营养科的营养师之口,真让人不敢相信还有如此水平的营养师。我想问,牛奶中的什么营养物质会随屎尿排走?是蛋白质吗?或是乳糖、乳脂,还是钙、磷、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它们在消化道不被消化、吸收吗?就因为是空腹,各种消化酶对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不起作用吗?如果空腹喝牛奶,其营养物质不被消化、吸收而变成屎尿等排泄物排出体外,其他食物也是这样吗?比如蛋类、肉类等。如果是这样的话,饿了的时候这些食物还能吃吗?如果营养物质都变成排泄物,岂不是吃了也白吃吗?!这样的营养知识不知该营养师是从哪儿学来的?

原文:“在网闻中还称香蕉中有较多的镁元素,空腹吃香蕉会使人体中的镁骤然升高而破坏人体血液中的镁钙平衡,对心血管产生抑制作用。冯惠平认为,该说法有一定真实性,‘首先,香蕉糖分高;其次香蕉属于高钾食物,微量元素非常丰富。’”

点评:说香蕉是高钾食物,作为营养师就应该知道香蕉到底含多少钾,对人体有没有威胁,如果每100克含256毫克钾的香蕉扰乱了人体的平衡,那么真正的高钾食物谁还敢吃呀!如芸豆每100克含钾1000毫克以上,最高含钾1416毫克,还有黑豆、绿豆、豌豆等豆类都在1000毫克左右,银耳高者达1700多毫克,竹笋、木耳、藕、菠菜、苋菜、油菜、香菜、桂圆、石榴、花生、瓜子、榛子等数不胜数,都比香蕉的含钾量两高,如花生含钾390~940毫克,吃2两花生米岂不丧了命!

人的生命离不开的钾,而且人体每天对钾的需要量非常大,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需要钾约2000毫克,人体含钾总量大约有140~150克,这些钾98%存在于细胞内,只有极少量存在于血浆中,而这极少量的钾却对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发挥极大的作用。人体对钾有一套复杂而又精密的调节机制,以细胞作为钾的储备库,血钾高时存入细胞内,血钾低时从细胞中释放出,维持血液钾离子的稳定,因此,除了病态下,人体很少出现高钾或低钾血症现象。

虽然我们身体需要大量的钾,但我们并不缺钾,我们每天接触的食物含钾量非常丰富。含钾丰富的食物吃多了,摄入过多的钾还可通过肾脏排出体外,每天摄入人体的钾有90%通过肾脏排出体外。这就保证了我们的身体不会因吃高钾食物而出现高钾血症,也没有必要因出汗多而特意补充钾。肾脏是人体最强大的废水处理厂,每天滤过的钾2400~2800毫克,最高时可达上万毫克。因此,从理论上讲,健康人即使每天吃上100斤香蕉,也不会因钾出现生命危险,有危险的肚皮被撑破了。

以辟谣的形式造谣一般出自于专业人士,至于为什么,还靠大家来分析,在此本人不作评说。

关键词:蛋白质,高钾血症,食物,营养师,空腹喝牛奶,营养物质,结石,西红柿

责任编辑:健康
-->

相关新闻

关闭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我们 | 举报平台 | 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