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长城网>>健康频道>>健康24小时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是世界给中华医药的最大肯定

来源: 光明网 作者:沈阳 2015-10-08 15:56:57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陆续揭开,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5点30分,据诺贝尔奖官网( www.nobelprize.org )最新公布消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三位医学家,他们分别是:William C. Campbell,Satoshi ōmura和我国的女药学家屠呦呦(Youyou Tu),William C. Campbell和Satoshi ōmura两人是因发现治疗蛔虫寄生虫感染的新疗法,而屠呦呦因发现治疗疟疾的新药物疗法,三人共同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

   1、屠呦呦在四年前已经获“拉斯克奖”

  2011年度“拉斯克奖”将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81岁的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屠呦呦,以表彰其在治疗疟疾的青蒿素研究中的贡献。这是“拉斯克奖”设立65年来首次颁予中国科学家,也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拉斯克奖由“现代广告之父”美国广告经理人拉斯克于1946年创立,以表彰在医学研究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在世科学家、医学研究者和公共服务人员或机构。自创立以来,共有300多位科学家获奖,其中80位最后获诺贝尔奖。拉斯克奖素有“美国诺贝尔奖”之称。所以,当时就有人预测几年内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呼声和机会很高,这个预言终于在4年后的今年成为现实。

  2011年度“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认为,屠呦呦教授领导的团队将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转化为最强有力的抗疟疾药,使现代技术与传统中医师们留下的遗产相结合,将其中最宝贵的内容带入21世纪,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在人类的药物史上,一项能缓解数亿人疼痛和压力,并挽救上百个国家数百万人生命的发现的机会并不常有。”斯坦福大学教授、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成员露西·夏皮罗在讲述青蒿素发现的意义时说。夏皮罗表示,青蒿素这一高效抗疟疾药的发现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屠呦呦及其团队的“洞察力、视野和顽强信念”,屠教授的工作为世界提供了过去半个世纪里最重要的药物干预方案。

   2、青蒿素是中国传统医学给人类礼物

  屠呦呦在2011年获得“拉斯克奖”发表的获奖感言中表示,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学给人类的一份礼物,在研发的最关键时刻,是中医古代文献给予她灵感和启示,提醒生命科学工作者不要忘记中医药这座传统宝库。她表示,这个项目属于中医药集体发掘的一个成功范例,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不仅是祖国医学而且也是世界医学史上用青蒿治疟的最早记载。这一记载为近代药理研究提出了宝贵线索。1971年中医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屠呦呦等在读这段文字时得到启发而制成抗疟药青蒿素,其中为了提取过程也费尽周折。

   3、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是世界给中华医药的最大肯定

  最早治疗疟疾的药物是奎宁,一种取自于金鸡纳树树皮的药物。1934年科学家合成了疟疾特效药之一氯喹,因其毒副作用至少被搁置了10年,直到二次大战期间,美国进行的临床实验表明氯喹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抗疟药物,1947年才被引入临床实践,用于预防和治疗疟疾。遗憾的是,后来又出现了一些对氯喹产生抗药性的疟原虫。半个世纪来,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发现了青蒿素,取代了副作用很大的治疗疟疾药传统获物奎宁,因为奎宁有催产作用孕妇禁用,可通过胎盘,引起胎儿听力损害及中枢神经系统、四肢的先天缺损。哺乳期妇女慎用。奎宁对于哮喘病人、心房颤动及其他严重心脏疾患、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重症肌无力、视神经炎患者均应慎用。奎宁对心肌病及孕妇禁用。用奎宁治疗脑性疟疾是危险的,对奎宁过敏者用此药有危险性。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对全世界抗疟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后,认为使用单方青蒿素易使疟原虫产生耐药性,提出了停止使用单方青蒿素,改用复方青蒿素的建议。而且更重要的是青蒿素类药物副作用小,仅建议妊娠早期妇女慎用。

  目前,我国生产的青蒿素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入“基本药品目录”,成为第一线的抗疟药。这是中国开发的新药走向世界的开始。而且药效接近的人工合成青蒿素也陆续推出市场。

  诺贝尔医学奖今年终于颁给85岁的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研究员,尽管这个奖来得有些迟,但是,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是世界给中华医药的最大肯定,是给中国中医药借力“一带一路”走向世界的一个最给力点赞,值得所有支持、热爱中国中医中药的人欢呼与庆贺! (作者系光明网战略合作部副总监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健康网络媒体分会会长)

关键词:屠呦呦,诺贝尔奖,中华,医药,世界

责任编辑:刘昆鹏
-->
关闭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我们 | 举报平台 | 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