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如何开展 来看市卫计委解读
习惯“去大医院”造误区 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 “无论是从医疗资源分配,还是从民众的就医习惯来看,优先‘去大医院’已经成为群众就医的一种普遍现象,这使得整个医疗服务呈现不合理的状态。”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推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引导群众有序就医,重庆将探索建立各级医疗机构间分工协作机制纳入今年深化医改6项重点任务之一。 为实现医疗服务均等化,重庆建立起“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年初,市卫生计生委对永川区等部分先行开展分级诊疗试点的区县进行了实地调研,并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实施意见。 《意见》通过明确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功能定位、加强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区县(自治县)公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和加快医疗服务信息化建设等措施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 5项措施助推分级诊疗 居民可自愿就近就医 《意见》提出5项分级诊疗保障措施。一是建立签约服务制度,居民或者家庭可自愿选择基层医疗保险机构签约就近就医。二是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增加基层医疗机构对高血压、糖尿病等特殊疾病的非基本药物配备,方便此类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取药。 三是完善医保支付政策,按照规定转诊的,按就诊医院最高级别只收取一次起付线。四是推进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探索建立不同层级的医疗联合体,在联合体内实现分级诊疗。五是完善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实现转诊和预约挂号患者在三级医疗机构优先就诊。 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解释,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旨在扭转当前不合理的医疗资源配置格局,解决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围绕城乡协同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依托广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探索合理配置资源、有效盘活存量、提高资源配置使用效率的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架构,推动实现党和政府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所做出的承诺。 明确各级医院定位 帮助实现医疗资源分流 《意见》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分级诊疗服务体系中的定位做了明确表述。城市三级医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城市三级中医医院充分利用中医药技术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中医诊疗服务和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门诊诊疗服务。 城市二级医院主要接收三级医院转诊的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 县级医院主要提供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危急重症患者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常见病、多发病患者提供诊疗服务,会同康复医院、护理院等慢性病医疗机构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全覆盖 生病可找家庭医生 据悉,“十二五”期间,重庆基层卫生工作通过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实现了“一镇一卫生院、一街道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村一室”全覆盖。通过开展乡村医生和城市社区全科团队签约服务,以基本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为重点向签约居民家庭提供家庭医生契约式服务,增进了群众与基层的联系,为全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奠定了基础。 此外,通过开展中西部农村地区卫生人员培训、城市社区卫生人员服务能力建设、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和城市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等项目推进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 广大市民若想了解分级诊疗相关政策,可向市、区县(自治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人力社保局和就诊医疗机构咨询,也可以通过12320卫生热线电话咨询。日常也可关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市卫生计生委官方网站,了解相关动态。 |
关键词:患者,诊疗模式,意见,基层医疗,就医,中医优势,就诊,医疗资源,医疗服务,试点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