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健康频道 >> 健康时讯

盲目跟风过节成时尚? 63.1%受访者感到"过节疲劳"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张欣 贺宏伟 2017-03-30 08:37:54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导语:“双11”、“双12”、圣诞节、情人节、“女王节”……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一个个悄然出现在我们身边,并被盲目跟风。据有关调查显示,聚餐和商家促销成为最常见的节日“套路”,63.1%的受访者感到“过节疲劳”。

当今,各种节日充斥着人们的生活。 资料图

  63.1%受访者感到“过节疲劳”

  不同人群对于节日,有不同感受

  28岁的北京某信息技术公司职员李晓璐非常看重节日的文化气息,常盼着能在过节期间回家团聚,现在面对各种过节“套路”,多少有点“审美疲劳”,“虽然趁着商场打折时‘血拼’也挺过瘾,但诸多节日千篇一律,挺无聊的”。

  23岁的成都某文化传媒公司员工高煜菲(化名)最喜欢春节、端午节这类传统的节日,“诸如白色情人节、双11、双12等新兴节日,则感觉有满满的‘套路’,让人忍不住花钱”。每逢节日高煜菲通常会去市区逛街,有时也会约朋友一块儿吃饭、看电影。

  39岁的河北省某行政机关职员李红振,过节时一般都会和妻子、孩子一起回家看双方的老人,有时间的话带老人、孩子一起出去游玩。“但每逢节日,购物欲望确实比平时强一些”。

  如今的节日都有哪些“套路”?

  朋友聚会、聚餐(72.9%)和商家促销、疯狂购物(64.2%)被指最常见。其他还有相互发红包(57.4%),通过短信、微信等群发祝福(45.0%)。面对这些“套路”,63.1%的受访者感到“过节疲劳”,20.7%的受访者没有。

  哪些节日最受欢迎?

  在各类节日中,最受欢迎的是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有71.6%的受访者选择。其他依次为:国际性节日,如三八妇女节、劳动节(38.1%);西方节日,如圣诞节、复活节(35.0%);新兴节日,如“双11”、男生节、女生节(19.4%)。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教授周亚平认为,时代在发展,各种节假日的功能也在悄无声息地发生变化,最明显的特点是节假日的文化功能淡化,人们更注重满足物质需求。过节方式也逐渐庸俗化、便利化、同质化,仿佛除了购物、聚餐、发红包,人们已经很难找到合适的过节方式或有纪念意义的表达,这某种程度上表明了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匮乏和对大社会环境的变通与妥协。

盲目跟风过节让人们倍感“疲劳”。 资料图

  当前节庆活动存在的问题:盲目跟风、追求政绩

  有关专家分析,当前中国节庆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节庆变味与文化内涵的缺失。近来一些民族节庆的市场化开发遭到了质疑,是因为开发者和策划人的急功近利,一些民族节庆为了迎合少数人的喜好而变得不伦不类。

  2、盲目跟风与急功近利。目前中国的节庆市场中,一些节庆项目太过于注重追求节庆品牌化效应,在没有经济文化基础托底情况下盲目跟风、急功近利,忽略了节庆要围绕当地的文化、资源、产业来办的根本原则,科学办节的指导思想在实践过程中演变成无文化之本的凭空造节和无端渲染,从而损害了节庆活动的生命力。

  3、千篇一律与追求政绩。中国节庆活动数量众多,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节庆屈指可数,能持续举办并发展成为国际节庆活动的则更是凤毛麟角。轰轰烈烈地办节庆,花费巨资举行大型的开幕式,热闹的开幕式之后,具体的节日内容既单薄又冷清。

过节应酬多,让人们“招架不住”。 资料图

  58.6%受访者认为“过节疲劳”的原因是应酬过多,休息不足

  在导致“过节疲劳”的原因上,58.6%的受访者认为是应酬过多,休息不足。其他原因还有:公共场所人多拥挤、交通不便(52.0%),节日中诸多“仪式”反而更费心思(46.4%),花费过大(42.8%),过节活动单一乏味(32.3%)和节日失去本身的文化意义(27.9%)等。

  谈到节日变“购物节”,周亚平认为,首先,国人对于精神消费的意愿较低,大部分人不知该如何更有质量地过节;其次,每逢节假日,人流量、车流量暴增,交通问题极大降低了人们的出行意愿,最终选择在家购物来感受节日气氛;第三,网购迅速发展,各种节假日被商家当作噱头营销,并逐渐获得人们的认同,使得节假日越来越像“购物节”。“这些过节‘套路’在削减节日意义的同时,也使人们疲于应付而没有真正利用起节日时间,放松、狂欢的思想在年轻人的心里扎了根,不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过节应注意身体健康,切忌过度饮酒。 资料图

  四大节日病要提防

  病症一:脑血管疾病

  发病原因分析:老年人在节假日因过度操劳,情绪波动引发脑血管疾病;此外,节日无节制打牌也易诱发脑溢血。其发病症状为头疼加剧、流口水;有时半边脸发麻。

  急救要领:遇到这种情况,家人可解开病人衣领,立刻服药。同时不要盲目移动病人,不能让病人头位过高,最好平卧,头偏向一侧,用冰袋或冷水毛巾,敷在病人额头上,以减少病人出血和降低颅内压,并立即送往医院。

  病症二:心脏病

  发病原因分析:节假日熬夜玩乐、吸烟、饮酒过量,可使心脏负担加大,使平时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人发生阵发性心动过速。此外过度兴奋、激动都会导致心率加快,诱发心律紊乱、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甚至造成猝死。

  急救要领:发病时会血压偏低,嘴唇发紫。此时先不要轻易搬动病人,也不要摇晃病人,如有心脏病史要马上服药、送医院,同时可视情况给病人胸部按压。

  病症三:酒精中毒

  发病原因分析:节假日亲友相聚而不加节制地饮酒易引起酒精中毒。酒精中毒表现除恶心、呕吐、颜面苍白、口唇微紫、体温下降外,患者还表现出话多且言语不清、动作笨拙,进入昏睡期。

  急救要领:饮酒过量,导致狂躁症状,千万不能使用镇静剂,也不要用手指刺激咽部催吐,因为这样会使腹内压增高,导致肠内溶物逆流而引起急性胰腺炎。

  病症四:糖尿病

  发病原因分析:节日期间,高脂肪食物吃得较多,有糖尿病史的患者血糖很容易升高。一些患者没按时服药,漏服多了就会恶心、呕吐等。

  急救要领:节假日控制进食和饮酒。另外,千万不要因节日期间饮食无度、饮酒增加而擅自改变药物的服用量,药量不当很容易引起低血糖。

国人应理性对待节日,不应盲目跟风。 资料图 

  57.2%受访者会有选择地过节,不盲目跟风

  “节日的流入与流出是一种正常的文化交流现象。人们对传统节日审美疲劳,迫切需要新兴事物的刺激,外来节日和新兴节日有新奇的过节方式、有趣的节日内容、活泼的情感表达,自然受到欢迎。”周亚平认为,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不仅是一个节日存在的理由,更是其不断发展并受到更多人认同的基础,因此节日的文化内涵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产生新的内容。

  如何缓解“过节疲劳”?64.2%的受访者表示要合理安排聚会等活动,留出休息时间。其他建议还有:减少商业化程度,避免变成“购物节”(49.7%),多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38.5%)和丰富市民日常活动(28.4%)等。57.2%的受访者会有选择地过节,不盲目跟风。

  周亚平建议,在节日期间可以积极尝试新鲜事物,给生活增添乐趣,但要合理安排娱乐时间和娱乐方式,利用宝贵的时间修身养性。“在假期关心一下因日常忙碌而疏于联系的亲人、老友,加强同他们的交流,既可以联系感情,也是一个放松身心的好方法”。

节日应注重群众的文化需求,而非单一的物质追求。 资料图

  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才能使节庆更有魅力

  据有关专家分析,节庆要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首先要明白节庆主体的概念,也就是说“谁来过这个节”。要把老百姓的文化需求、精神需求放在首位,否则这个节在百姓眼中就没有魅力,他们也就自然没有过节的冲动。

  专家表示,应当认同政府主办节庆,具有一定经济目的的行为,但是决策者必须强化节庆“服务社会、娱乐百姓”的功能。“以传统文化为资源而开展的节庆,应当特别注重传统精神的传承和生态的传承。中国有很多值得骄傲和传承的传统文化,这也成为各级政府最容易想到也运用最为普遍的节庆方式。”

  (据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网、邯郸日报等综合)

关键词:盲目跟风,过节,节日

责任编辑:何震
-->
关闭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我们 | 举报平台 | 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