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 酷暑季节积极防治莫大意
长城网7月21日讯(通讯员 安丽云)多数人认为冬季才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其实不然,即使是在夏季,也要注意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有资料显示,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因此酷暑季节,高温来袭之际,一定要注意自我防护和治疗,不可掉以轻心。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中心院区心血管内科胡喜田主任讲到,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能量消耗比较大,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量也逐渐明显增加。而气温较高时,空气湿度较大,含氧量相对降低,这就对人体耐受力提出很大挑战。此外人体为加强散热使血液集于体表,心脏血液供应减少,加重缺血缺氧反应。由于气压偏低时,人体大量排汗,体内水分流失多,使血液黏度上升,血液循环受阻,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因此夏天时,心血管病患者应该要注意身体变化,慎防心血管疾病爆发。 胡喜田主任指出,在天气炎热的夏天,心血管病患者除了要注意防暑降温、保持心态平和、调节情绪;劳逸结合、注意休息;适当运动,锻炼身体;均衡膳食、戒烟戒酒、生活有规律等保健养生外,还需要积极坚持科学正规的治疗,从而防止心血管疾病反复,摆脱疾病困扰,获得健康生活。 胡喜田主任建议,心血管病患者想要安然度夏,还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提高警惕防高温,要防止情绪中暑,做到“心静自然凉”。天气炎热,人容易烦躁,要防止“情绪中暑”,就要特别注意“静心”养生。避免外界不良情绪干扰,导致情绪激动失控、紧张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保持良好情绪和心态是夏季养生的重要环节,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药物无法替代的作用。 第二,要做到起居有节,适时运动。夏天应是“静养”的季节,不宜大量运动。很多老年人由于夏季天亮较早,愿意早起晨练,但据调查,70%-80%心血管疾病发生于早晨6-10时,这段时间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发时间。因此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进行锻炼。 第三,调查表明,当环境气温达到32℃时最好减少体力活动。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尤其要避免去温度高、湿度大、人口稠密的地方。必须外出时,要穿着浅色、透气和宽松的棉织衣服,戴上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 第四,近年使用空调的家庭越来越多,居室内外形成温差。从家里走出户外时大幅的温度变化使心血管病人很难适应,因为温差的急剧变化会引起人体血管不断收缩和舒张,导致血压变化,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诱发心肌梗死。因此,注意居室内外温差控制在6-8℃之间,同时需要人体逐渐适应温度的变化。 第五,保证睡眠充足。因为天气炎热,有心血管病史的老年人睡眠质量下降,且易发生头晕、体力下降等症状,故午睡1小时,以补充晚间睡眠的不足。 第六,清淡饮食,保证水分的充足摄入。夏季饮食要以清淡质软、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少吃高脂肪及辛辣食物。尤其要避免暴饮暴食,因为这些因素容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突发性疾病。多吃些新鲜蔬菜、瓜果及豆类制品。要注意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每天保证饮水在1000毫升以上,汗多时还要增加饮水量,尤其是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应喝一杯水,如半夜醒来也可适量进点水,这样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减少心血管疾病突发的可能。 最后,胡喜田主任提醒大家,如有胸痛、胸闷症状,要及时到专业医师处就诊,以得到及时的诊治。 |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酷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