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响国际旅行者健康的因素
长城网8月4日讯(通讯员 冯浩)国际旅行者在旅行过程中易受到健康因素的影响,而旅行者本身的卫生问题也可能影响旅行地人群的健康。旅行者离开了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的生物、地理环境,到另一个具有不同特色的环境,这种跨生物、地理界限的行动与世界范围内病原体和病媒活动范围的扩大是密切相关的。这也增加了新来人群和原有已居住人群接触新的传染病的可能性。另外,社会的危害因素也可能影响到旅行者的健康或生命安全,例如交通事故、意外事故和暴力事件等。 旅行健康已成为一个全世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对健康定义的认识倾向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角色功能和健康感觉。这种定义的内涵强调的是作为有生物和社会两重属性的整体意义上的人对不断变化的环境的适应能力和适应程度,因此,危害旅行健康因素的研究不应局限于一般临床医学所经常研究的领域,其范围应与对健康的认识水准相一致。 1.自然环境因素 炎热和太阳辐射: 气温较高,水和电解质流失速度快,易发中暑、失水、失盐、长痱子和疹子等;在高山地区,由于云层稀薄,太阳辐射强度大,易致皮肤和眼睛灼伤,出现皮炎、痛痒、疱疹、雪盲等。 寒冷和大风环境: 高寒地区气温低,易发感冒和其他呼吸道疾病。身体暴露部位可能出现冻伤。要注意避开大风、大雪、雪崩等恶劣气候。 高山和低气压环境: 高海拔地区旅行,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如呼吸困难、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佳、睡眠不好等。严重的会引发高原病,如昏迷、嗜睡和高原性心脏病等。 沙漠和干燥坏境: 温度高端、湿度低、昼夜温差大、风沙大、日照长、紫外线等辐射强。易发皮肤病、呼吸道疾病、眼病、失水、失盐而致的电解质失衡病等。沙漠地域宽广,容易免迷失方向。 其他环境因素: 在一些地区易发生台风、海啸、洪水、泥石流、大潮汐、地震等,伤害特别大,一定要注意避免在高危时期出行。 2.生物因素 动物及媒介生物 野外旅行时,主要是防止大型动物攻击和咬伤,如虎、狮、豹、狼、野猪、野牛等,特别在野生动物园旅行要注意,其放养之野兽皆保留着野性,具有攻击性。另外要驱避远离毒蜘蛛、蝎子、毒毛虫、毒蜂、毒蛇等,一旦咬伤,多有中毒症状,且发病急骤,野外地区远离医院,无特效抗毒血清治疗时,可危及生命。 某些医学动物和病媒昆虫,除了对人们起居生活直接骚扰外,还可引起多种病。如鼠类可传染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按蚊传播疟疾,伊蚊传播黄热病、登革热;白蛉传播利什曼病;采采蝇传播锥虫病(睡眼症):蜱传播森林脑炎及各种立克次氏体病;虱传播阴虱病等。在旅行中接触到这鞋动物(尤其是啮齿动物)和蚊、蜱、螨、虱和蚤等病媒昆虫都可能感染疾病,影响健康。 病原微生物 有与消化道疾病有关的微生物:如霍乱弧菌可致霍乱,ETEC(肠毒性大肠埃希杆菌)等多种肠道细菌可致DT(旅行者腹泻)等疾病。与呼吸道疾病有关的微生物:主要有流感病毒、SARS病毒及结核杆菌等,由于其传播途径之易感性,尤其难以防范。与STDs(性传播疾病)有关的微生物:如HIV、梅毒螺旋体、淋球菌等,可通过性接触传播而分别导致艾滋病、梅毒、淋病等。 3.社会因素 旅行方式 如乘坐坐飞机旅行时机舱中的空气压力相对较低,会使得血液中的含氧量减少,有心脏病、肺部疾病及血液疾病的乘客因不能适应该含氧水平,出现不适;机舱中湿度通常低于20% ,低湿度将引起皮肤干燥,眼部不适的症状;由于在飞机上长时间地保持坐姿,可能使血液淤积在腿部,造成不适,还有可能导致循环问题及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由于环境、空间等与日常的不同,特别是虽经历长时间的长途旅行,旅客易产生乏味、枯燥和沉闷感,这些不良因素可引起一系列负面心理行为反应,如焦虑、忧愁、恐惧、忧郁、容易激怒,或出现倦怠、疲劳、记忆力下降、食欲不振、失眠等,直接影响了旅客的身心健康。 乘坐车、船、飞机或其它交通工具,远距离行走、攀登等,可能遇到气压及气温变化、缺氧、眩晕等多种情况,都给人体带来一些变化或不适;旅行计划不周,过度疲劳,都可能损害健康。 洲际旅行,会遇到时差的困扰,造成身体不适,也影响健康,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 目的地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制度、治安秩序、医疗卫生工作方针与政策、经济莲础和卫生设施及旅游地的安全设施等社会因素,对由生物因素引起的疾病的分布起决定性作用。因此,社会因素与旅行健康的非传染病伤害有着必然地联系。 旅行目的地的发达程度以及卫生条件,影响着旅行者感染疾病风险,以及发生疾病后是否能够及时获取有效的医疗资源。 战争、社会动荡、恐怖袭击、治安恶劣、种族歧视、难民、移民潮等社会政治问题,都对旅行者的健康构成威胁。 交通工具及旅行地的环境卫生保持一个安全、清洁和良好的环境,也是旅游业发展和促进健康的基础。环境卫生不佳,食品饮水不卫生,也直接影响人们的旅行健康。 停留时间及旅行目的 旅行者的旅居地环境不尽相同,其旅行时间长短也不一。对于高风险地区,停留时间越长,其健康危害的可能也越大。如非洲的流脑流行,除有地域分布特点外,其发病率也随旱季及雨季交替升降,于低危月份短期停留,其感染几率要远远低于长期停留者。 旅行期间还可能发生特殊工种的职业性危害和其他险情以及包括突发性疾病等在内的其他一些影响健康的因素。如户外作业的劳务人员其暴露风险要远高于一般旅行者。 4.个体因素 个体生理因素 由于旅行者的年龄、性别、免疫水平、身体素质的差异,都可能对旅行者健康构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儿童、老年人、怀孕及哺乳期妇女、伤残人员等,是具有较大危险性的高危人群。 有些旅行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肾炎、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由于非习惯性的运动、环境改变、生理节奏失调、海拔高度、气候及精神状态的变化,均可加重原有的病情,也必须适当调整个人的旅行计划并注意合理的服药。 个体行为因素 个体行为和生活方式差别,不同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都能影响旅行者的健康。正确的生活方式有益于健康,不良的嗜好、暴饮、暴食、吸烟、酗酒、吸毒或变态行为,不能洁身自好都可能影响健康。 由于个人性格差异而产生的行为风险亦可对健康产生危害,如旅行地之潜水、攀岩、蹦极等高危运动,危险驾驶、私闯禁地等高风险活动。 5.心理因素 出行前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益于旅行期间身心健康的保持。 长途旅行导致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改变,奔波带来的舟车劳顿,长期旅行的思乡之情,以及旅行琐事产生的种种压力,容易导致旅行者心情低落,甚至焦虑及抑郁情绪的产生。负面的心理状态会降低免疫系统的机能、扰乱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影响机体健康。 总之,国际旅行是经济发展、文化交流、贸易往来、旅游业发展之必需。危害旅行健康的潜在因素繁多,卫生检疫部门要在预防保健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危害因素,对已知的危害因素要摸索其分布规律,针对性的研究制定出有效的防制措施,让旅行者最大限度享受旅行生活。 |
关键词:国际,旅行者,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