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白求恩医疗队”花木村寻根记
长城网9月16日讯(记者 刘昆鹏)9月14日早上七点,伴随着清晨崭新的阳光,一支由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消化内科、风湿免疫科、骨科、心血管内科等科室专家组成的医疗队在医院政委鲁建辉的带领下,再次前往平山县观音堂乡花木村,开启寻根之旅。 花木村是太行山深处的一个小村子,几十户人家散落在山谷中,从高处看下去,只能看到重叠的草木,这样的地形在战争时期很利于隐蔽。据记载,1938年7月28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医院,从山西省五台县迁至平山县花木村一带,改为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后方医院,主要负责救治四分区的伤病员。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多次到该院看望伤病员,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曾两次前来抢救伤员,并花木村居住过一个月,至今,花木村仍保留着白求恩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经过近三小时的山路颠簸,“白求恩医疗队”到达花木村,在白求恩旧居门前举行了“白求恩精神教育基地”挂牌仪式。医院政委鲁建辉带领医疗队医护人员与平山县政协副主席刘哲思、观音堂乡书记闫永强等人共同为基地揭牌。 鲁建辉表示,在医院建院80周年到来之际,白求恩精神研究基地正式成立,其目的是弘扬和传承白求恩“全心全意、精益求精”的精神。下一步,医院还会到山西五台县松岩口村等地建立多个基地,真正地把白求恩精神发扬光大。 仪式结束后,大家参观了白求恩旧居和为伤员诊治的手术台,重温那炮火硝烟中令人难忘的瞬间:白求恩带领医疗队转战晋察冀,把手术台搭在离火线最近的地方,救治伤病员1163万余人次…… 随后,白求恩医疗队的专家们肩挎出诊箱、手提医疗药品,开展义诊咨询活动。“医生,我经常消化不好,怎么办?”“医生,我血压一直控制不好……”一瞬间,义诊现场挤满了村民,小山村变得格外热闹。 得知军医要来,今年90岁的张兵怀老兵让村民背着来到义诊现场。消化内科主任靳海峰仔细为他检查,初步诊断为消化不良、胃肠动力差,专门给他开了治疗药物,并叮嘱他少吃生冷食物、按时吃药。张兵怀的老伴儿感激地说:“他这病闹了多少年,一直没有看过,没想到今天能看上大专家。” 义诊现场。 长城网 刘昆鹏 摄 义诊结束后,鲁建辉带领机关干部,带着米面油等慰问品,来到了三个老党员的家里。老党员和家属纷纷表示:“你们大老远过来送医送药,还送慰问品,真是太感谢了!” 观音堂乡乡长闫立章告诉记者,花木村是一个只有74户、165口人的小村子,村里以老年人居多,因身体、年龄等原因,他们外出就医很难,没想到这次军医能来到这里送温暖,仿佛“白求恩”又回来了! 闫立章还介绍,花木村在抗战期间前后收治了平山、五台、灵寿、阜平等战场转移下来的近5000名伤病员,其中700多名重伤员在医院死去。由于当时条件有限,烈士遗体只能被掩埋在沟渠中。而花木村的村民,世代守护着这些无名的坟墓,直到现在,每年的清明、中秋,村民祭奠亲人时都不会忘了他们。 相关链接: 对平山晋察冀后方医院花木村,白求恩这样描述: 你在地图上找不到这个村落,它太小了——深山峡谷中,只有几百所农民的泥舍坐落在清澈见底、碧流潺潺的山涧旁,南北峭壁耸立。从深谷向西仰望,十英里之外便是山西和河北交界处的山脉,万里长城蜿蜒其巅。昨天,我们越过山岭。山谷又向东展为平地,其尽头又见一脉高耸云霄的山峦……庭院鲜花盛开,枝叶葳蕤的粉莲,像饱餐之后身腰丰满而微歙的贵妇,大如足球的花盆,沉甸甸地低垂在青陶花盆的边沿,天竺葵、玫瑰花、蓝色的喇叭花和夹竹桃把漆过的门点缀得色彩缤纷。洗净了的方块小纱布,晾展在低矮的树上,就像大朵大朵的皱成一团的木兰花。几头猪和狗在酣睡。轻伤员或坐或躺在庙阶上,包扎着绷带的臂、腿不能动弹,姿势很不自然。白衣护师穿梭往来。阳光从蔚蓝色的天空俯射,温暖而又慈祥。片片壮丽的云层缓慢地掠过远山顶。咕咕的鸽鸣,林间瑟瑟的风声和远处淙淙的溪流声,在金光耀眼的长空中回荡。庭院四周,原是和尚的斋房和客房,现已开辟为病室。伤员们躺在硬邦邦的土炕上,身下铺着干草。他们仍然穿着旧军装,几经风吹日晒雨淋,原来的蓝色早已褪成灰色了。 |
关键词: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白求恩医疗队,花木村,寻根记,义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