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小贴士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打开脐静脉 建立生命通道

2017-12-09 08:47:26 作者:彭瑶瑶 来源: 长城新媒体
分享:

资料图。

  长城新媒体12月8日讯(通讯员 彭瑶瑶)近年来,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儿科(新生儿监护室NICU)不断提升自身技术实力,成功救治的危重新生儿数量逐年增加,尤其是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由于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越来越多,静脉通路的顺利建立成为救治这些“小”宝宝的难题。

  众所周知,早产儿血管条件差,穿刺难度高,需要较长时间输入肠外营养液、血管活性药物等高渗性液体,从2010年至今,市一院儿科已熟练掌握并运用PICC(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然而,PICC需要在患儿病情稳定及外周血管条件允许情况下才能顺利进行,在急救尤其是超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小于1000g)的救治中很难迅速建立,这样就会影响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增加后遗症的发生机率。脐静脉作为连接胎儿和母体的营养通道,相对于外周静脉而言,脐静脉具有管径粗、管壁厚的特点,在新生儿出生48小时内,可作为一条救治生命的特殊血管通路。脐静脉置管术也是国内一流医院NICU最常用的急救方法。

  为了保障这些“小”宝宝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液体的及时顺利供给,降低由于反复穿刺可能带来的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儿科医护人员积极参加培训学习,掌握了脐静脉穿刺置管及维护技术。近日,一例32周,体重1.32千克的早产儿在手术室出生,儿科主管医生马玲彦经评估病情,为患儿保留脐带,进入新生儿监护病房后,儿科赵莉主任及马玲彦医生立即为患儿进行了脐静脉置管术,胸片显示导管位置正常。由于没有反复穿刺的痛苦,每天宝宝都非常的安静,病情恢复快,体重增长迅速。带管11天后,由脐静脉导管转为PICC治疗,使患儿住院实现了一针治疗。

  此项技术的成功开展,为新生儿抢救技术开拓了新起点,也为极低/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打开了生命通道。

关键词:脐静脉,新生儿,儿科责任编辑:崔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