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7日,中国中医药界泰斗、著名中医药学专家、临床中药学专业博士生导师高学敏莅临贵州联盛药业有限公司指导工作并对联盛药业复方天麻片作处方分析。
7日上午,联盛药业董事长汪洪峰、市场部、商学院、品牌部同仁就联盛药业药物创新研发、中药材种植、口服及透皮制剂、破壁饮片等工作情况进行了具体说明,高学敏教授对联盛药业在中医药研究中做出的努力和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肯定了联盛药业在以联盛®复方天麻片为代表的中药品种方面取得的成就,提出联盛药业能在联盛®复方天麻片的成功经验快速应用到其他中药上的希望,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发展。
会后,高学敏对联盛®复方天麻片作详细的处方分析。
高学敏分析,联盛®复方天麻片是由天麻、五味子、麦冬构成的中药处方组成。主要功能健脑安神,用于失眠健忘、神经衰弱,高血压引起的头昏头疼。
以下为高学敏教授对联盛®复方天麻片的处方分析
本方所治诸证的病因病机。
失眠症是指睡眠发生或维持出现障碍,睡眠质量不能满足人体生理需要,进而影响生活及健康。具体表现为各种原因引起的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并由此而引发的躯体乏困,反应迟钝,思考困难,注意力减退,精神萎靡、嗜睡,情绪低落、焦躁等综合症状。失眠属于中医的不寐、目不瞑等范畴,有时涉及郁病、癫病等内容。
中医古籍中,对失眠的描述包括不得眠、不得睡、不能卧、卧起不安、不得卧寐等。失眠的病因很多,但总与心脾肝肾及阴血不足有关,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调。思虑劳倦,内伤心脾,阳不交阴,心肾不交,阴虚火旺,肝阳扰动,心胆气虚以及胃中不和等因素,均可影响心神而导致失眠。脏腑功能紊乱、邪气阻滞、气血阴阳平衡失调、神志不宁是发生失眠的基本病机。
健忘是指记忆力差,遇事易忘的一种病证。《黄帝内经》中称健忘为“善忘”或“喜忘”,《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皆称之为“好忘”。自宋代《圣济总录》中称“健忘”后,一直沿用至今。健忘的产生可以由多种因素导致,从古至今,医家们认为本证病位在脑,属神之病变,与心脾肾虚损,气血阴精不足有关,亦与气滞血瘀,痰浊上扰有关。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通于脑,脑为髓海,为元神之府,肾精亏虚,则不能上充于脑,脑髓空虚而致神机失用发为健忘。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主神明,若心神扰乱,精气不能为其所用,则令心智不利而健忘。脾主意与思,心亦主思,思虑过度,意舍不清,神官不职,使人健忘。精为根,神为主,心肾相交,髓海得充,灵机则见,若心肾不交,心火不降而独亢于上或肾水不升而凝聚于下,心肾之间的平衡协调被打破,日久必然导致肾精亏虚,心血不足,二者互为因果,脑之髓海功能渐衰,则发为健忘。肝肾同源,肾精不足常伴有肝血的亏损,或木旺克土,五脏失养,清阳不升;或肝气郁结,化生痰浊瘀血,阻塞脉络;或水不涵木,肝阳上亢,头目不清,发为健忘。
神经衰弱是一种神经症性障碍,主要表现为精神容易兴奋和脑力容易疲乏,情绪烦恼,入睡困难。具体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失眠、健忘、多梦、眼花、耳鸣、心悸、气短、乏力、易激动、焦虑不安、记忆力减退、阳痿、早泄或月经紊乱。属中医学“百合病”、“不寐”、“郁证”、“狂躁”等情志病范畴。中医认为病因由情志所伤,饮食不节、病后体衰,禀赋不足所致。本病发病缓慢、病程较长,与心、肝、脾、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心脾两虚,痰热内扰,肝郁化火,心虚胆怯,阴虚火旺,心肾不交,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心肾阳虚,肝郁血虚,肝肾亏虚,脾胃不和,心肝火旺,肝气郁结,心血亏虚,脾肾阳虚,痰浊等均可导致神经衰弱的发生。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有心脏、血管、脑和肾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中医学中没有高血压的病名,目前中医界多根据其头晕、头痛、目眩等临床常见症状,认为其属于“眩晕”、“头痛”范畴。其病因为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劳逸失调、禀赋不足;病机为脏腑阴阳平衡失调;主要涉及肝、肾、脾、心四脏,病理因素主要涉及风、火、痰、瘀、虚。肝阳上亢,肝火炽盛,肾精不足,肝气郁滞,痰湿壅盛,肾气亏虚,肾阴不足,肝风内动,瘀血内停,脾气亏虚等因素均可引起本病的发生。
本方所治诸证的病因病机为阴虚阳亢,心脑失养所致。
肝脏体阴而用阳,肝阳易升易动,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肝阳上亢无制化风,风阳上扰晴空头晕头痛,内乘于心扰乱神明失眠多梦。肝肾同源,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心火亢盛,不能下济于肾,水火失济,心肾不交,亦可引起心悸失眠健忘。肾藏精而生髓,脑为髓海,若肾阴不足,精血亏虚,脑失所养,亦可导致眩晕头痛健忘。综上所述,其病机既有肝阳上亢、风阳上扰,又有阴虚火旺、心肾不交,以及肾阴不足、髓海空虚,皆可导致眩晕头痛、失眠、健忘。由此可见,本病证属阴虚阳亢、心脑失养,虚实夹杂的复杂病机。
方义分析
本方为阴虚阳亢、心脑失养所致的失眠心烦、健忘、头晕头痛所设,神经衰弱、高血压头晕头痛、失眠见上述证候者亦可使用,故以滋阴潜阳、健脑安神为治疗大法。
方中天麻:甘,平。归肝经。《本草纲目》谓天麻“乃肝经之气分之药,入厥阴之经而治诸病。眼黑头旋,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治,乃定风草,故为治风之神药。”《本草汇言》云其“主头风头痛,头晕,虚旋”。《药品化义》曰其“补肝养胆,为定内神药。若中风、风病、惊风、头风、眩晕,悉以此治。”《本草新编》言其“能止昏眩,疗风祛湿,通血脉,开窍。”《药性论》载其治“语多恍惚,多惊失志”。《本草正义》谓其“平静镇定,养阴,息内风,故有定风草之名,能治虚风,岂同狂语,今恒以治血虚眩晕及儿童痰热风惊,皆有捷效”。故本品既能平肝阳、又能息肝风,为治疗肝阳上亢,肝风上扰所致头痛眩晕的要药。且有镇静安神之功,对阴虚阳亢,阳不入阴,失眠也有良效,故为方中的君药。
麦冬:甘、微苦,寒,归胃、肺、心经。《日华子本草》记载麦冬“安魂定魄,治时疾热狂”,《本草拾遗》云其“去心热,止烦热”,《本草汇言》谓其“主心气不足,惊悸怔忡,健忘恍惚,精神失守”,故本品有清心除烦,安神定悸之功,是治疗心阴不足、心火亢盛、烦躁失眠以及心肾不交,心烦失眠,惊悸神疲,健忘晕眩之要药。与天麻相合用,可辅助君药增强滋心阴、清心火之功,是改善阴虚阳亢之失眠的有效配伍。
五味子:酸、甘,温,归肺、心、肾经。《本经》云“五味子主益气者”,《别录》言“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者,五味子专补肾,兼补五脏,肾藏精,精盛则阴强,收摄则真气归元,而丹田暖,腐熟水谷,蒸糟粕而化精微,则精自生。”《医林纂要》云其:“宁神,除烦渴,止吐衄,安梦寐”。《本草备要》谓其“性温,五味俱全,酸咸为多,故专收敛肺气而滋肾水,益气生津,补虚明目,强阴涩精,退热敛汗,止呕住泻,宁嗽定喘,除烦渴”。故本品功能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与天麻相合,补肾填精,增强滋阴潜阳之力,以治高血压眩晕。脑为髓海,元神之府,五味子又能补肾填精,生髓益智,以疗健忘。又五味子补肾阴,敛心气,麦冬滋心阴,降心火,合用可改善心肾不交、心烦失眠、五心烦热,神疲眩晕诸症,以使水火既济,阳能入阴,改善失眠,共助天麻增强治疗阴虚阳亢、失眠眩晕之功。
三药合用,共奏补肾阴、养肝阴、平肝潜阳之功,用治肝阳上亢、眩晕头痛、失眠健忘;又能养心阴、清心火、补肾阴以交通心肾,改善心肾不交、水火失济所致心烦失眠、五心烦热、神疲倦怠;心脑同治,以达平肝潜阳,健脑安神之功,对高血压头痛眩晕、神经衰弱、失眠健忘均有良效。
方中各药味现代研究:
天麻:本品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干燥块茎。天麻含有天麻素、香草醛、对羟基苯甲醛、天麻多糖和酚类等十余种活性成分,还含有多种氨基酸以及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
药理学研究表明,天麻具有明显的镇静催眠作用。天麻的镇静、催眠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脑内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腺素(NA)的含量有关,而脑内DA、NA含量的降低可能与天麻抑制中枢DA、NA能神经末梢对DA、NA的重摄取和储存有关。
天麻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张怡评等人通过热板法研究表明天麻素与天麻苷元均具有镇痛效果。叶红等人研究发现天麻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同时其镇痛的作用效果与天麻的剂量有关,剂量越大,其阵痛效果越显著。刘艳华的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药物天麻素注射液来治疗紧张性头痛,治疗效果好,使用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天麻还具有改善记忆的作用。谢学渊等人用天麻多糖研究发现:天麻多糖可以通过对体内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进行调节,使得机体内能够产生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从而提高脑组织中神经元的发育。天麻多糖会影响D-半乳糖的含量,D-半乳糖对于小鼠的记忆力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所以,天麻多糖可以调节体内抗氧化酶活性、改善衰老神经元恢复、提高记忆力。
天麻还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缪化春等人通过对天麻多糖降血压作用机理的分析,认为天麻多糖能够对高血压血管内的内源性物质进行调节,提高内源性物质的生成、抑制内源性物质的释放,维持体内的内源性物质能够保持在平衡的状态。毛跟年等人研究发现,无论是经静脉直接给药,还是经消化道吸收给药,当天麻素达到一定剂量时,均能表现出降压的作用。盖立伟用两肾一夹(2KIC)方法制作高血压模型(RHR),以天麻多糖低、中、高三个浓度(50、100、200 mg/kg)给药30 d 后,测定心率与血压变化,结果表明,天麻多糖能明显降低RHR的收缩压和舒张压。
此外,天麻还具有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抗惊厥作用以及抗衰老等作用。
麦冬: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L.f)Ker-Gawl.的干燥块根。麦冬含有甾体皂苷、高异黄酮、多糖、氨基酸等成分,其中甾体皂苷是其主要的有效成分之一,其主要苷元为薯蓣苷元和鲁可斯苷元。
麦冬具有明显的镇静催眠作用。麦冬能抑制自主活动,并能明显延长戊巴比妥钠协同阈剂量的睡眠时间。麦冬煎液腹腔注射、口服和肌注均有镇静作用,其中腹腔注射镇静作用能维持4小时以上;麦冬煎液的正丁醇粗提物、乙酸乙酯粗提物同样有镇静作用;麦冬煎液对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量有协同作用,能增强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对氯丙嗪的镇静作用也有协同增强作用。
麦冬皂苷具有改善记忆和神经损伤的作用。阔叶山麦冬总皂苷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D -半乳糖致衰老的学习记忆障碍、提高胸腺系数和脾系数、明显增加体重、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肝谷胱甘肽含量,同时降低血清丙二醛的含量及脑组织单胺氧化酶活性和脂褐质水平,表明阔叶山麦冬总皂苷具有改善学习记忆障碍、抗衰老的作用。山麦冬总皂苷在10、40 mg/kg浓度时能显著减少脑梗死范围、降低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表达率以及改善行为学障碍;20、60 mg/kg浓度可以显著延长出血、凝血时间。2.5-10.0 mg/kg的鲁斯可皂苷元可减少脑缺血再灌注的脑梗死面积,改善神经损伤。通过检测实验性脑缺血模型的脑内乳酸含量探讨麦冬多糖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机制,结果显示麦冬多糖显著降低脑内乳酸含量,从而可逆转脑缺血后酸中毒造成的各种损伤,因此认为麦冬多糖对脑缺血损伤有抗缺氧保护作用。
五味子:本品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五味子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木脂素类(五味子素、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伪五味子素、戈米辛、五味子丙素、五味子醇甲等)、挥发油类、脂肪油类、多糖类成分等。
五味子具有显著的镇静催眠作用。实验研究表明,无论是五味子的水煎液、超微粉水煎液,还是北五味子的水提取物及其有效成分五味子甲素、丙素、五味子醇乙等均可对睡眠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徐亚杰等以五味子的全果、果仁、果皮分别采取醇提取物进行镇静催眠作用的研究,分别予以地西泮、安定、戊巴比妥钠进行疗效观察,五味子果仁的作用大于五味子果皮。王春梅等采用ICR进行实验研究,北五味子多糖可延长阈剂量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增加阈下睡眠剂量戊巴比妥钠致睡眠、缩短睡眠潜伏期、说明其具有明显的催眠作用;高架十字迷宫法证明五味子多糖有一定的抗焦虑作用;检测脑组织中γ-氨基丁酸含量无明显变化,而谷氨酸含量降低,可能五味子多糖对神经系统的作用,与降低谷氨酸的含量有关。
五味子具有改善记忆和神经保护作用。五味子能够使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分泌增加、五味子醇提取物可降低D-半乳糖模型脑内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五味子木质素具有类似类胆碱能样作用,可改善空间记忆力,提高被动回避反应;改善氧化震颤素引起的震颤。五味子木脂素B有效地阻止NF-кB和p53的活性,Caspase-3的蛋白表达与基因转录分离,细胞凋亡降低。实验研究证实,五味子酮可以减轻神经元损伤,明显降低Tau蛋白在396、262位点的磷酸化水平;五味子乙素、五味子木脂素B能够抑制β淀粉样蛋白的分泌,可以改善神经细胞线粒体氧化功能。五味子酮可改善对β淀粉样蛋白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对脑组织蛋白热稳定性具有保护作用。姜恩平等用线栓法建立脑缺血损伤模型,采用北五味子总木脂素灌胃,能够改善脑组织的病理变化,缩小脑梗死的面积,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p-AKT活性增加,提高脑组织抗缺血损伤的能力和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有关。五味子乙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HSPA12B /PI3K / Akt信号通路、抑制再灌注时炎症反应对神经细胞的损伤有关。
五味子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一定浓度的五味子水煎液可减少醋酸所致扭体次数,延长扭体出现的潜伏期和热水所致的潜伏期,提高热板所致的痛阈。北五味子具有镇痛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五味子多糖灌胃给药对于扭体试验和甲醛试验两种不同性质的病理性痛都有镇痛作用。
五味子具有降压作用。五味子木质素类成分戈米辛丁对狗的冠脉有扩张作用,戈米辛A、B和五味子素对动脉有钙拮抗作用,含有戈米辛H、J、N、G的抗高血压药物,在体外抑制钙离子引起的肠系膜动脉收缩,另外对前列腺素诱导的动脉收缩也可起到松弛作用。将五味子煎液给静脉注射,发现其血压下降。将实验动物颈动脉窦区域神经及两侧迷走神经剪断,注射五味子煎液后仍可起到降压作用,这可能是五味子中的多种有机酸对血管起舒张作用,而且五味子的烯醇和醇浸出液对实验动物同样有效。
综上所述,天麻、麦冬、五味子均有良好的镇静催眠、镇痛、改善学习记忆、保护脑血管损伤和神经细胞、降压等作用,为本方治疗失眠健忘、神经衰弱,高血压引起的头昏头疼提供了科学的药理学依据。
所以,联盛®复方天麻片对现代人失眠、神经衰弱等疾病有很好的疗效。相比于市面上单独补肾、安神、疏肝解郁等单种调理方式的中成药,具有“息、调、养”相结合的特点,可多维度解决睡眠问题;与其他品牌“复方天麻片”比较,该药每片天麻素(天麻的有效成分)的含量比其他品牌高2倍多;相比西药单靶点调理方式的中成药,联盛®复方天麻片具有无依赖性、不耐药、无宿睡、停药无反跳等优势。
高学敏教授简介(资料来自百度)
高学敏,男,汉族,生于1938年3月3日。1963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后留校工作,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临床中药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的中医药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疾病研究专家组成员,国家科委国家秘密技术级专家评审组专家,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药典会中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新药、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国家保健食品审评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麻醉药品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学会理事、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功能食品分会理事,中国消费者用药信息(CCMI)工作委员会中药组组长,北京中医学会理事,国家中医药局重点学科临床中药学学术带头人,曾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北京地区产学研先进个人、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并于2016年获得首届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表彰、教学成果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药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年,主编。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主编。
《临床中药学》,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主编。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主编。
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药学》,上海科技出版社(六版) 1995年,副主编。
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协编教材——《中药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0年,主编。
中医学自学丛书——《中药学》,江西出版社,1987年,主编。
国高等中医专业自学指导丛书——《中药学》,辽宁科技出版社,1986年,主编。
医刊授丛书——《中药学》,中医古籍出版社,1985年,主编。
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试用教材——《中药学》,上海科技出版社(四版),1978年,编委。
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试用教材——《中药学》,上海科技出版社(三版),1973年,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