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药投产60年的标识。张健 供图
长城新媒体石家庄1月16日讯(张健 孟蕾)今年是石家庄解放71周年,是华北制药建成投产60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的石家庄城市建设可用日新月异四个字来形容,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初步建成了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省会城市。而华北制药做为当时发展城市建设的三大支柱产业(纺织、制药、机械)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洗礼,也由筹建初期的制药厂、淀粉厂、玻璃厂,发展成为拥有近40家分子公司的大型制药集团。
回首历史,当初从全国各地赶到石家庄,全力以赴投入药厂筹建工作,时值风华正茂的青年才俊,如今都已进入鲐背之年。一张张老照片记录了无悔青春,一个个老故事讲述了难以忘怀的奉献激情。就让我们重新聆听老故事,缅怀那段与城市共呼吸、同命运的光辉岁月。
刘太元。张健 供图
人物名片:
刘太元,1963年--1965年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面授函授班毕业,高级经济师职称。1953年4月北京国家医药局抗生素筹备处厂址调查组组员。1956年6月石家庄华北制药厂设计工程科科员。1958年6月华北制药厂粉针车间工段长、车间副主任。1981年8月总厂计划处副处长、处长、综合计划处处长。1987年11月离休回聘,先后主持工业普查、投入产出调查工作。1992年解除回聘,现在深圳定居。
在华北制药集团离退休办公室,珍藏着一幅手绘的1953年石家庄城市规划草图,草图上明确画出了华北制药厂的具体位置和周边布局,这是当年参与药厂选址的老工程师刘太元的亲笔手稿,也是他留给华北制药最难忘的“诞生”纪念。
1953年,作为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项目之一,开始筹建抗生素厂、淀粉厂和玻璃厂。5月20日,刘太元与山东新华制药厂厂长袁荣一行8人,原上海青霉素筹备组黄克纮工程师等5人先后到达北京,加上轻工业部一名同志共14人,借了轻工部生产处一间办公室,开始办公。6月1日抗生素厂筹备处宣告成立,设厂址调查、原材料调查和秘书三个组。刘太元被分配到厂址调查组,负责选择厂址,并收集汇编设计基础资料。
规模空前,技术先进的抗生素厂和淀粉厂应该建在哪里?抗生素厂对厂址有一系列要求:应有丰富优质的水源;有足够的电力,蒸汽供应,要接近原料(主要是玉米)产地,有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需要一定的地质和气象条件及一定的工业配套能力等等。石家庄、邯郸、西安,成都,太原,哈尔滨等厂址候选地都被提出来了。
当年的刘太元只有26岁,同组的人也基本同龄,大家在袁荣的领导下,由三十岁出头的黄克纮工程师带队,四处奔波为厂址选择搜集资料数据。跑水利部查各地水文资料;去军委气象局抄气象历史数据;找粮食部调查玉米大豆产地资源;向电业总局、燃料工业部了解煤炭、电热生产供应状况和煤质分析及工业配套情况;请地质部提供地质及地震资料;到交通部、铁道部搜集有关铁路公路运输条件;去北京图书馆查阅各有关城市的历史沿革及人文记载等等。
工作虽然琐碎,但是组员们大开眼界。太原晋祠有取之不尽的泉水;哈尔滨气温低,有利于抗生素发酵,松花江有用之不竭的生产用水;成都有水有粮;西安则是八百里秦川……为考虑低温条件,调查组甚至搜集了齐齐哈尔附近的富拉尔基的有关建厂可能性的资料,当时重型机械厂厂址已选定在那里。而石家庄呢?地处我国华北粮仓,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又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是座极有发展前途的新兴工业城市。离首都近,有利于进行科技交流与咨询等。经过分析比较,大家认为把石家庄作为首选方案是正确的。
1953年6月23日,由黄克纮工程师带队,綦大铭、陈宏勋、刘治泰和刘太元共5人组成的石家庄厂址调查小组,去保定河北省政府、省财委及有关厅局拿到一部分河北省及石家庄市的基本资料后,来到石家庄选厂址。调查组的到来让市委基建委员会、市财委领导倍感振奋,他们立即布置各委局毫无保留地提供有关水文、气象、地形、地质、电力、运输及工业生产情况等资料。市建设局向调查组介绍了石家庄市的规划设想和市区现状图纸,组员们紧张地抄录、整理,总结了大量材料,经过筹备处和轻工业部初步分析研究,认为石家庄基本具备建厂的各种必要条件。
1953年刘太元在抗生素厂筹备处。张健 供图
1953年8月26日,黄克纮和刘太元第二次到石家庄与建设局洽谈厂址方案,随后到现场察看了可供选择的三处厂址:一是市区西南角振头村东、石太铁路外侧,即现在槐安路西段一带;二是运河以北、正定路旁侧,当时的铁道兵团医院附近;第三处就是华药现在的厂址。29日清晨6点,他们二人向第三处厂址进发,沿沧石公路(现在的解放路、长安路)东行,放眼望去,路旁只有稀稀疏疏的两列低矮的店铺,仅有的楼房是路北原石家庄日报社的二层小楼,其余尽是一片茂密的棉花、玉米、谷子等庄稼地。快到北宋村西时,他们离开公路向北转,踏着露水,披着朝阳,穿过望不尽的棉田,朝着一丘高高的土疙瘩走去,膝盖以下裤角全都打湿了。登上土丘高处,西望是国棉一厂的建筑工地,北望距石德铁路不远,东面有一条南北向的洼地,那是地形图上标明的古运粮河道,规划为未来的明渠公园。看来,脚下就是在图纸上勾画的厂址了。二人就地观察:周围地势平坦,土质肥沃,附近散落着几丛坟地,土丘下面有二条路通往南部,位于上风方向,符合抗生素生产的环境要求。这儿离市区不算远,交通运输方便,铁路专用线接轨很近。一座热电厂也要在这一带兴建,电、蒸汽、热水可以配套供应。北面是石津运河,当时建设局规划要建航运码头,通航到天津。从各方面看,这里是比较理想的厂址。
为了多方案比较,了解利用地面水的可能,1953年9月中旬,刘太元又同綦大铭、华伟民三人去邯郸做了现场调查,邯郸市政府非常希望把药厂建在那里。该市虽有一条滏阳河通过,但常年水量不稳,枯水季节不能保证生产用水,综合比较,经过汇报后,大家决定把工作全部集中在石家庄,争取选定一个环境十分得当的好厂址。
在石家庄建厂,地下水的水质与水量能否确保生产、生活的需要,至关重要。当时自然水位很高,离地表只有6-8米;从地层断面资料看,地下有60米以上的含水层,但大量开采以后水量有保证吗?大家从自来水厂、凿井公司及所有有深井的单位找来深井断面的涌水资料,并在纺织局协同下利用相邻的六口深井同时做抽水观察,取得涌水量、水位降等数据,初步判断地下水源是有保证的。
当时,除正在建设的国棉一厂之外,纺织工业部还打算在石家庄开建三、四座十万纱锭的纺织厂和一座EI3染厂。热电厂也在筹建,加上准备筹建的抗生素厂、淀粉厂和玻璃厂,共有八个厂,厂址如何排列?10月初,调查组将共同提出的三个方案报国家计委。第一、第二方案是,纺织厂按田字形排列,厂区东西分别长1.4公里和1.69公里,药厂排在它的东侧,相距分别为400米和500米。最后提出的第三方案,已成为当今的现实,即:纺织、印染五个厂一字排列,药厂跨和平路南北,电厂和玻璃厂在纺织联合厂北面,形成一个规模较大,能源配套的新兴工业区。
1953年10月下旬,国家计委通知调查组用20天时间再去成都作一次厂址调查,目的是为确定厂址作最后比较。当时宝成铁路还未修通,北京——成都航线尚未开航,而乘船又来不及,成渝路也刚通车一年。10月26日,史毓民带领矫祖勋和刘太元乘飞机先到重庆,然后转乘火车到成都。
四川是天府之国,盛产玉米。成都地处岷江上游,府河、沙河、南河环绕市区,有长年丰富的地面水,规划中的电厂也拟建在东部新工业区,量具刃具厂等一批重点军工和民用工厂也在选址筹建,工业协作条件也很好,当时大家认为这里只是交通运输及气象条件等比石家庄差一些。调查组补充收集到一些必要的选址资料,又经过现场勘察,征得市政府同意,在东郊工业区沙河河岸麻石桥附近竹青水秀的地方,圈定了一块厂址,后来成为四川抗生素厂厂址。
厚厚的几本厂址调查报告,经轻工业部报送国家计委。1953年12月初,计委又要求调查组报送哈尔滨、富拉尔基两地的调查材料,以作分析比较。1953年12月13日,轻工业部勘测队受委托到石家庄测量厂址坐标、钻探取样。相继轻工业部、纺织工业部、燃料工业部三个部成立地下水联合勘测小组,沈万山任组长,纺织部代表任副组长,在苏联专家参加下,现场勘测工作展开了,设计原始资料也在抓紧汇编,这时在石家庄建厂巳成定局。
1953年12月31日,国家计委正式发文批准抗生素厂、淀粉厂和玻璃厂建在石家庄。从此,紧张的设计施工大会战开始了。三、四年后,亚洲最大的制药厂巳屹立在北国平原、滹沱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