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多荣,女,北京市人,1938年12月出生,1955年9月入伍,1978年5月入党,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原干部病房护士长。在护理工作岗位上,她几十年如一日,满腔热忱为病人服务,作出了突出成绩。1979年以来,她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6次被评为护士标兵。1979年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两次当选为北京军区党代会代表,1982年当选为党的十二大代表和全国七届人大代表,并光荣地出席了全军二届英模代表大会。
捧出天使的心灵,把爱撒向人间。宁多荣,一个将梦想献给军队护理事业的名字。在平凡的护理岗位上,她36年如一日默默的挥洒青春、热血,如歌的岁月弹奏出一曲曲动人的乐章。光阴染白了她的乌发,压弯了她的腰,但她痴心不改,坚守“白衣天使”的人生理想,将全部的情和爱,倾注在每一位患者的心中。她成绩卓著,先后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当选为党的十二大代表、全国七届人大代表,并荣立一等功。
青春理想,在追寻中实现
还在少年时代,宁多荣就梦想着做一名白衣战士。1955年,她初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军区护士学校并入伍。缤纷的梦变成了现实,生活在她面前闪烁着绚丽的阳光。但她不曾想到,平凡的护理岗位也有许多考验。“文革”期间,全国医疗行业推行“医护合一”制度,护理工作一度被人们轻视。许多同学纷纷改行,有的上了大学,有的成了医生,而自己还在天天为病人当“保姆”,一种失落在她心里翻腾,不是滋味。正当犹豫的时候,医院开展了向白求恩等英模学习的活动,她同许多人一样参观白求恩事迹展览,聆听四届人大代表、特等功臣崔志英三十年如一日,在护理岗位上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的事迹报告。她的心灵一次次受到了震撼,她在反复思考一个问题,是什么使白求恩的名字跨越了国界,成为中国人民心中的榜样?是什么让崔志英等一大批英模甘于清贫,默默奉献?她在思考中、工作中找到了答案。
在她怀孕三个月时,一天她值班查房,忽然看到一位患病毒性肺炎不满4个月的婴儿,面色发紫,呼吸困难,已处于窒息状态。她顾不上自己身怀有孕,忙着搬氧气筒,抱呼吸器,全力抢救婴儿。婴儿脱险了,但她却因用力过猛,酿成了习惯性流产,直到十多年后才有一个女儿。面对亲朋的埋怨,她自己也感到委屈,刚从事护理工作的豪情一下子烟消云散,护理工作又苦又累,身体都累垮了,图个啥?不如改行或转业到地方工作,她打起了另就的主意。两年后,她带医疗队到天津杨村一带巡诊,一位大嫂带着一个6岁的小孩找到她说:“宁护士,是你救活了我的女儿,为了她,你还失去了亲骨肉,就让她给你当女儿吧!”听着这发自内心的话语,宁多荣的眼睛湿润了,一种难以言状的情感涌上心头,久久不能平静。是啊!一个病人的情况在医生护士的记忆里也许不会久远,而一个曾经为病人尽了心的医护人员,却让病人、家属终身不忘。这件事让宁多荣看到了一个医务工作者的人生价值,也让她感到了献身护理事业的荣誉、责任。她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不论你从事什么工作,只要你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就能显示你的人生价值。当你用劳动换来别人的幸福、快乐,自己也是幸福的,生活就充实、有意义。
动人故事,在长空中飞扬
如今,宁多荣双鬓染霜,那早至的白发,写满了对患者的一片真情。白求恩曾说:“一个医生,一个护士的责任是什么?那责任就是使病人快乐,帮助他们恢复健康,恢复力量。多年来,宁多荣把白求恩的话牢记心间,用满腔的爱心实践了一个白求恩传人的品格。在30多年的护理工作中,她帮助数万人获得了第二次生命,被大家誉为“生命女神”。
1976年,唐山大地震,医院收治了许多伤病员,宁多荣和姐妹们加班加点给病人清洗、包扎。从唐山转来一位截瘫老人,护理工作十分困难,宁多荣就按重病人常规护理。一天上午,老人皱着眉头,捂着肚子,宁多荣以为她肚子疼,跑去叫来医生。经检查老人是解不下大便憋得难受,宁多荣就用手指一点一点抠,抠着抠着,老人热泪纵横,哽咽难语。一次,一位战士肛门脓肿,术后肛门功能减弱刀口部位疼痛,腰直不起来,大便拉到裤子里,就脱下裤子悄悄地塞到床下。宁多荣发现后,拿出来洗。这个战士说什么也不让。宁多荣对他说:“你有病住院,医院就是你的家,我们就是你的亲人,给你洗洗衣服不应该吗?”不管宁多荣怎么劝说,这个战士就是不肯,宁多荣就乘他睡着的时候偷偷地给洗了晒干,放进床头柜里。一位中年妇女在一次事故中脊椎骨折,带着两个孩子住进了和平医院,生活十分艰难,宁多荣就象亲人一样关心他们,给孩子洗衣、洗澡;天冷了,就把自己孩子的衣服拿来给他们穿;春节到了,宁多荣就在家里做好团圆饭,送到病床前,和他们一起过春节。出院时,他们母子3人不知道怎么感谢才好,只是都抱住宁护士的手一个劲的流泪,舍不得离开。俗话说:护理工作,护理人,护理心。一个好护士不单单是病理护理,更重要的是心理护理,一次,一个年轻烧伤病人因面部烧伤住进医院,耳、鼻及整个面部都变了形,病人十分痛苦,整日以泪洗面,宁多荣就热情地找他谈心,陪他看电视,扶他外出散步,给他讲生活中一些强者的奋斗故事。在住院的100多个日日夜夜,宁护士给了他大姐一样的关爱和启迪。出院前,这位年轻人拿出自己的照片对宁护士说:“从前我是那么的英俊、潇洒,现在成了这个样子,宁护士,要是没有你,我真想一死了之,是你给了我重新生活的勇气、力量。”工作中,这样的事实在太多了。病房里,只要有宁多荣的身影,就有温暖和爱。对身体瘦弱的重病人,她及时找来海绵垫垫在床下,以防褥疮发生;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给他们洗手、洗脚,做口腔护理,照顾大小便;有尿毒症的病人吃不下饭,她到伙房同炊事员一起做肉沫稀饭、鸡蛋面……,看到病人脸上满意的微笑,她感到莫大的欣慰。在宁多荣家的书柜里,存放着病人给她的上千封信,每一封信里,都讲述着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写满的是患者对她的爱戴、崇敬。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是白求恩精神真实的写照。作为一个把毕生精力献给军队护理事业的人,宁多荣的牺牲奉献是显而易见的,从事护理工作30多年来,她从来没有因个人原因影响过工作。独生女儿先后住院五次,她没有请一天假;母亲去世,她只用三天处理完后事;父亲重病住进医院直到病故,她没耽误一天上班。宁多荣没得过大病,小病却常常闹,她总是挺一挺就过去了。随着年龄的增大,病也多了起来,先后患了甲亢、高血压等病症,硬是坚持一边服药、一边上班。医院领导劝她休息,她说,离开了病人,心里就空荡荡的。后来在医院领导一再要求下,她终于退了下来,还时常往科里跑。在医院,院领导每当谈到她都无不动情地说:“多么好的护士啊!医院有这样一位护士,就是一面旗子,一面镜子……。”
天使爱心,在奉献中升华
长期的护理工作,宁多荣对护理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她感到,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病人生命健康,关系到部队的战斗力。护理质量也应象医疗技术一样,要精益求精。不然,谈护理事业只能是一句空话。一件事情更是加深了她的这种认识。一次,宁多荣值夜班护理一个颅面烧伤病人,病人颈下动脉突然破裂,鲜血如喷泉似的往外冒,急得她手忙脚乱,束手无策。幸好医生及时赶来,做血管缝合手术,才使病人脱离了危险。事后,宁多荣深深自责:如果自己也会止血,对病情能及时处理,病人不就少受一些痛苦。一个护士,光有好的服务态度不够,没有过硬的护理技术,就不是一个称职的护士。
从那以后,宁多荣把学习看得跟工作一样重要。她先后在小儿科、传染科、手术室和外科、内科等几个科室工作过。每一次工作调动,她都当作一个新的课堂,虚心向医生护士学习,买来《儿科学》、《外科学》、《实用内科学》、《老年病学》、《心电图学》、《急症护理》等业务书籍。工作忙,她就挤饭后、睡前、节假日等点滴时间,做到调换一个科室,学一个科,钻一个科,几年下来,她学习了外科、内科常见病的治疗和护理,以及烧伤、脑出血、心力衰竭、急腹症等急诊的抢救与护理等知识,并写下了40万字的学习笔记。
宁多荣还注重在实践中积累知识、经验,学习新业务、新技术。一天晚上,她到病房查完房正准备回家,科里收进了一名脑溢血病人,需要马上抢救。她立即穿上白衣投入了抢救行列,在医生的帮助下,她第一次学会了开颅减压、气管切开等重病人的抢救方法。一次,一名被确诊为阑尾炎的病人,在治疗中体温上升到40度还总想大便,医生认为服的是攻下药,出现腹泻是正常反应。宁多荣认真观察,发现便带脓血,连忙送去化验,结果诊断为痢疾,由于发现及时,避免了误诊误治。还有一次,夜间观察一名亚急性心梗病人心电示波时,发现是室性早博,立即备好相关药品,并报告值班医生,对病人及时进行了治疗。俗话说,医病是“三分治,七分养”,这句话反映了护理工作的内涵。大量的临床实践,宁多荣掌握了心电监测、人工肾、血气分析、呼吸机等专业护理技术,积累了丰富的护理经验。从事30多年的护理工作,没有出现过一起事故、差错。宁多荣深知自己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护理前辈、同事的帮助。当自己在护理专业取得一些成绩的时候,就应无私地带好年轻人,提高她们的护理技术,提高医院护理质量。她常说,对青年护士的传、帮、带,是我们这些老大姐义不容辞的责任。每当新同志分到医院,她总是手把手的教她们,帮助她们制定学习计划,结合业务训练,请护理老前辈讲理论、谈体会。每周护理查房,她组织年轻护士系统学习内科常见病的诊治、护理,掌握急救器材的应用、操作技术。在宁多荣的努力下,科室护理质量迅速提高,连年被医院评为“临床护理先进单元”,科室先后两次被评为“达标先进科室”,三次荣立集体三等功,并被联勤部树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
莫道桑榆晚,红霞尚满天。如今,宁多荣大姐虽然退休,但她心中仍在燃烧一团火焰,那就是对护理工作的挚爱。她常教诲年轻的护士,护理工作是高尚的,值得去牺牲奉献,不要浮躁,多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