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中国保健协会理事长:发展健康文化保障群众健康

2019-02-24 09:33:39 作者:秦小明 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

  健康是人类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的观念也在与时俱进。重视健康、追求健康已成为人生幸福的指标之一,健康文化孕育而生。我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多次提到“文化”一词,将健康文化建设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健康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协调人与自然和疾病斗争为核心,在防治疾病、维护和增进健康的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成果与物质成果的总和。广义的健康文化包括所有的精神和物质成果,泛指从古至今一切涉及健康的文化概念。而狭义的健康文化,主要指通过面对疾病、寿命等健康问题上所取得的广泛的经验和共识,以及含有这些经验共识内容的多种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

  

  当前,健康文化建设存在缺乏强力宣传平台、缺乏普遍物质基础、缺乏合理产业发展等问题。健康文化建设不能一蹴而就,要实现全民健康,需要从国家、社会、个人等多个方面一起行动,形成全民注重健康、追求健康、坚持健康的社会新气象。

  如何加强健康文化建设?笔者认为,首先要传承创新传统健康文化。传承是保持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恒久动力,但传统文化不是老古董,要在传承中实现创新,做到“扬弃继承、转化创新”,加强对传统健康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中医药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代表,是现代健康文化的重要思想资源。《“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加强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运用,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医药是我国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也是我国实现自主创新颇具潜力的领域,从介入非典治疗,获得“零感染、零死亡和零后遗症”的优异疗效,到防治甲流的中药组方“金花清感方”,再到航天医学中的心脏护理应用……每一项都是实现自主创新的典型范例,也说明深入挖掘探究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完全可以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同时,加强宣传传播,不断推进健康知识普及工作。《“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健康文化,移风易俗,培育良好的生活习惯。目前,民众对于健康文化存在认同度高、知晓率低的尴尬情况。一方面,普遍将其视为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部分,另一方面对健康知识一知半解,很多健康谣言、“偏方”反复出现,内容低级,但仍有不少群众信以为真。现有的宣传主要集中在报纸、电视等传统渠道,在基层的现场宣教、授课等方面还较为不足,甚至流于形式。应加强健康知识宣传力度,拓宽传播渠道,扩大健康文化普及区域。采取群众看得见、听得懂、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健康文化的科普宣传,推广和普及健康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知识,让群众了解健康理论、享受健康服务。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等活动,大力推广适合我国国情和群众生活习俗的养生保健方法与技术,实现服务健康关口前移,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实现全民大健康构建新时代健康文化格局。

  此外,还要培育健康文化产业。健康文化建设不是无根木,政府起到牵引作用,民众作为最终受益者,中间需要健康文化产业的承接发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培育健康文化产业。目前,我国健康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比较滞后,相关产业的发育不良,会导致健康文化建设后天不足,难以茁壮成长。大力发展健康文化产业,一方面要在政策方面提供支撑,吸引社会资源倾斜,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要鼓励产业创新,提供多元化服务,全方位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当前,各地疗养产业大幅发展,各种疗养因子在疗养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不断促进健康管理和慢病康复,疗养在健康管理中的作用逐步深入人心,加大疗养健康管理的发展,是促进健康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

  我们应立足服务“健康中国”建设,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传承创新传统健康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培育健康文化、发展大健康产业,传播普及健康知识新理念、新方式,不断打造精品、汇聚精品、推广精品,打造更多的健康文化品牌。

关键词:中国保健协会,理事长,健康文化,群众健康责任编辑:何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