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改委、民政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发布会介绍《意见》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介绍,《意见》是我国首个关于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性文件,提出要构建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6个环节的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明确三项具体指标
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患有一种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比例高达75%,患病人数接近1.9亿,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超过4000万。王海东说,《意见》的出台有利于促进老年健康服务公平可及,激发市场活力,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同时促进预防关口前移,对影响老年健康的因素进行干预。
基于老龄化的严峻形势,《意见》提出,到2022年,老年健康相关制度、标准、规范基本建立,老年健康服务机构数量显著增加,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服务队伍更加壮大,服务资源配置更趋合理,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需求得到基本满足。
为确保主要目标任务的落实,《意见》提出了3项具体工作指标。到2022年,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50%;80%以上的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床位占比达到30%。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王海东介绍,除了8个联合发文部门外,《意见》还涉及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9个部门和单位的具体职责。
健全三级预防体系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副主任李志新表示,老年人应树立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但去年的健康素养监测数据显示,我国60岁~69岁老年人的健康素养水平仅有6.95%。
“要通过健康教育,帮助老年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意见》将健康教育作为6个环节中的第一项提出。”李志新说。
《意见》指出,利用多种方式和媒体媒介,面向老年人及其照护者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内容包括营养膳食、运动健身、心理健康、伤害预防、疾病预防、合理用药、康复护理、生命教育和中医养生保健等。老年教育机构要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在加强预防保健方面,《意见》提出建立健全老年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失能预防三级预防体系。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改善老年人营养状况,加强重点慢性病筛查指导,降低老年人失能发生率,重视老年人心理健康。
强化老年医学学科发展
《意见》指出,在加强疾病诊治方面,完善老年医疗资源布局,建立健全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老年医院和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为核心,相关教学科研机构为支撑的老年医疗服务网络;重视老年人综合评估和老年综合征诊治;全面落实老年人医疗服务优待政策,开展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创建活动。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医院院长王建业强调:“处于衰弱状态的高龄老人,大多患有多种慢性病、老年综合征,使用多种药物,有的老年人还有心理问题。在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过程中,要强化老年医学学科的发展。”(下转第3版)(上接第1版)
据他介绍,老年医学致力于识别、评估、防治衰弱老年人的综合性健康问题,为老年人提供全面、合理的治疗与健康指导服务。近年来,我国老年医学学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关健康与衰老的研究不断深入,老年医学人才队伍逐渐壮大。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如老年医学科研机构不多,临床上仍以单病种诊治为主,公众对老年医学缺乏足够的了解与认识等。
《意见》要求,下一步,将强化学科发展,推进老年医学研究中心、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创新基地建设,打造高水平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基地;加强老年健康相关科学研究,加强老年健康相关适宜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等。
构建康复护理与照护网络
针对目前我国的康复和护理服务、长期照护服务现状,王海东表示,虽然近年来一直加大推进力度,但服务仍远远不能满足巨大的现实需求。
《意见》提出,发挥康复医疗在老年医疗服务中的作用,为老年患者提供早期、系统、专业、连续的康复医疗服务;建立完善以机构为支撑、社区为依托、居家为基础的老年护理服务网络;鼓励医疗资源丰富的地区将部分公立医疗机构转型为护理、康复医疗机构,鼓励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设立康复医学科;支持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利用富余编制床位开设康复、护理床位。
在加强长期照护服务方面,《意见》指出,探索建立从居家、社区到专业机构的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模式。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失能老年人上门开展健康评估和健康服务;支持社区嵌入式为老服务机构发展;增加从事失能老年人护理工作的护士数量等。
王海东表示,还要积极推动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解决支付问题。
稳步扩大安宁疗护试点
据北京海淀医院安宁疗护病房主任秦苑介绍,2017年10月,第一批全国安宁疗护试点在北京市海淀区等5个试点地区启动。目前,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今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又在上海市和北京市西城区等71个市(区)启动第二批试点工作。
秦苑表示,我国安宁疗护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势态,但还在起步阶段,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安宁疗护相关标准,整体上存在很多不足。比如,没有独立的安宁疗护专科;准入标准、用药规范、培训课程、质量管理体系等还在建设中;缺乏配套的财政、法律方面的支持;生死教育、临终关怀等理念仍需大力普及。
对于这些问题,《意见》提出了针对性要求。如积极开展社区和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探索建立机构、社区和居家安宁疗护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形成畅通合理的转诊制度;完善安宁疗护服务收费项目及标准;建立完善安宁疗护多学科服务模式;稳步扩大安宁疗护试点等。(本报记者甘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