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健康频道>>通讯稿

五旬平凡夫妻双双志愿捐献遗体

来源: 燕赵都市报 作者: 2014-07-28 08:51:12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燕赵都市报记者 任利 见习记者 王依/文 燕赵都市报记者 孟宇光 见习记者 霍艳恩/图

   7月5日23时58分,在医大四院肿瘤内科病房里,52岁的安雪林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的眼角膜和遗体无偿贡献给了医疗事业。两年前,安雪林、孙桂林夫妻俩申请成为了遗体捐献志愿者。今年年初,安雪林患上食道癌。抚摸着志愿者证,妻子孙桂林说,即使再不舍,她也要实现丈夫最后的心愿,等到她告别这个世界时也将同爱人一样,将眼角膜和遗体无偿捐献。夫妻双双签下遗体捐献申请。

   安雪林是一名退休职工,妻子孙桂林今年51岁,是一名退休棉纺工人。2012年6月的一天,安雪林跟妻子孙桂林商量,希望夫妻俩离世后将眼角膜和遗体捐献出去。当年的7月16日,安雪林从石家庄市红十字会遗体捐献志愿者工作站领回了《遗体捐献志愿者申请表》和《捐献遗体眼球志愿书》。

   怕家人接受不了,夫妻俩从未透露过捐献遗体的事。事实上,安雪林的母亲早就知道了这件事,“有一回他们说漏嘴了,我就知道了。”77岁的老太太非常开明,她告诉记者,她从一开始就支持儿子的决定。“有什么好瞒的呢?在医院工作了一辈子的老人,见惯了生离死别和无能为力我知道国家有这个需要。”

   此后两年里,细心的安雪林将表格和证书锁在了保险柜里,彼时,他的身体强壮,连感冒都很少得。孙桂林也从没想过,会这么快就再见到那个鲜红的小本子。丈夫病危前唯一的一句话

   2014年1月的一次体检中,安雪林被诊断出患上食道癌住进了医大四院。医生告诉安雪林,由于食道内的肿瘤紧挨着大动脉,只能进行保守治疗。

   在放化疗期间,安雪林的身体每况愈下,到了后期进食越发困难。7月5日下午,孙桂林回家为丈夫拿衣服。但她怎么都没想到,当她再次踏进病房时,医生正在对安雪林进行抢救。见妻子走近,安雪林张口第一句话就是“我快不行了,赶紧给红十字会打电话。”之后不久就陷入了昏迷。

   孙桂林也埋怨过,弥留之际,病床边上围着他的母亲、爱人和兄妹,但除了那句通知红会,丈夫没有给家人留下一句话。

   也正是为了那句话,家人还是通知了眼科医院和市红十字会。11时58分,医生停止了抢救,宣告病人死亡。工作人员在取走安雪林的眼角膜后,将遗体送上了车。不舍的一家人坐着计程车,一路跟到了工作站。那是孙桂林最后一次与丈夫的见面,她知道,从下一刻起,她就再也见不到丈夫了。一本红色的《志愿捐献遗体纪念证》是丈夫留给她最后的“礼物”。妻子也将无偿捐献遗体

   既然遗体已经捐献,孙桂林决定不设灵堂、也不举行告别仪式,安安静静地送丈夫离开。尽管如此,每天还是有很多亲戚朋友登门吊唁,在大家眼中,安雪林是个“不能再好的性情中人”了,得知他选择了遗体捐献,朋友们对他的尊敬又多了几分。

   7月8日一早,孙桂林和朋友们再次来到了志愿者工作站。这里是遗体捐献者墓碑的集体安置地,家属可以为逝者选择一处碑位,孙桂林决定以这样的方式给丈夫“圆坟”,弥补心中的遗憾。

   工作人员告诉孙桂林,11年来,石家庄遗体捐献志愿者有1400多人,但到目前为止,兑现承诺的只有78例,安雪林就是这78人中的一员。“如果有孩子,我还能有个寄托,可现在什么都没有,我心里没着没落的。”年轻时,由于一次宫外孕,孙桂林差点发生意外,从那之后,安雪林再也没有提过要孩子的事情。“既然没有孩子,我就尽力照顾好老人。”孙桂林说。此时,窗外正弥漫着雨水穿林打叶的声音,而屋内却陷入了沉默。一旁的老人安静地翻起了报纸,妹妹安海荣则带着女儿珊珊陪在两人身边,一家四口都没再说话,仿佛不想惊动心里那份不舍与思念。

   再过几天,孙桂林打算去选块墓碑,用黑字刻上安雪林的名字,再用红色的字刻上自己的名字,用这种方式与丈夫相依相伴。若干年后,在她追随丈夫的脚步时,她也要兑现自己的承诺,将遗体捐献。“这是他的心愿,也就是我的心愿。”

  

关键词:夫妻,礼物,捐献遗体,眼球志愿书

责任编辑:刘昆鹏
关闭

备案序号:冀ICP备10001396号-1 技术支持:长城网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