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省新报告艾滋病例1131例、累计8177例
本报记者 王丽 12月1日,将迎来第27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仍然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昨日,省政府在石家庄召开省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通报全省艾滋病疫情和工作进展情况。 我省平均每万人有1.1人感染艾滋病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估算标准和评估方法,我省估计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8177例,全人群感染率为0.011%,也就是说平均每万人中有1.1人感染艾滋病。这一比例显著低于全国0.059%和全球0.8%的全人群感染率,我省艾滋病疫情继续保持低流行态势。 据统计,截至2014年11月底,全省累计报告本省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5315例,其中艾滋病感染者3050例,病人2265例;已死亡1108例,现存活4207例。报告感染者和病人在全国居第22位。 今年新增病例首次破千达1131例 今年1月至11月,全省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1131例,年度报告首次突破四位数,连续四年来增幅都在 30%左右。主要原因是随着检测网络的逐步完善,检测数量大幅提升,既往隐匿感染者被大量发现。通过新发感染检测数据分析,在发现的感染者和病人中,新发感染保持在4%以下,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青年学生和老人感染增加 我省艾滋病疫情呈散发状态。目前,全省172个县(市、区)都有病例报告,疫情呈散发状态,仅永清县和沙河市现存活病例超过100例。 职业分布呈现多元化。报告病例涉及农民、工人、服务人员等20多种职业,但仍以农民为主。 特别需要关注的是,今年以来,青年学生感染增幅高达51.4%,离退人员增幅达32%。 抗病毒治疗覆盖率达96.6%,病死率降至2.6% 我省的抗病毒治疗覆盖率已由治疗初期的9.9%上升到现在的96.6%,艾滋病病人的病死率由11.6%下降到现在的2.6%。 我省从2003年启动开展抗病毒治疗工作,截至2014年10月底,有167个县(市、区)开展了抗病毒治疗工作,累计有2893例艾滋病患者获得了免费的抗病毒治疗。现存活感染者及病人中,免费接受CD4检测比例达到87.4%。同时,为1230人进行了病毒载量检测,为213例耐药病例及时更换了二线药物。 记者从省疾控中心了解到,随着抗病毒治疗病例的大量增加,我省开始探索将治疗工作由疾控管理纳入医疗机构管理,为病人提供更加及时、规范化的治疗服务。石家庄市已于2013年9月将抗病毒治疗工作纳入石家庄市第五医院管理;保定市目前也正在推进将治疗工作由疾控机构转向医疗机构管理。 监测网覆盖全省乡镇卫生院 截至目前,全省设立国家级艾滋病丙肝监测哨点70个,建立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556家,在全省所有乡镇卫生院设立了艾滋病抗体检测点,实现了艾滋病网络专报全覆盖,对每例病例实施电子化管理。 今年1月至10月,全省提供艾滋病检测服务361万人次,现存活感染者和病人发现的比例由2011年的27.8%提高到目前的51.5%。 同时,我省积极申请加入国家首批血站核酸检测试点,省血液中心、唐山市中心血站先后于2009年、2010年开始进行乙肝、丙肝、艾滋病的病毒核酸检测,有效降低了检测“窗口期”漏检风险。2013年检测24.3万人份,其中检出艾滋病病毒核酸阳性1例。 扩大预防母婴传播覆盖面,我省已有56个县被列入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国家免费检测项目县,截至10月底,项目县实施孕产妇免费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人数达到11.8万。全省检出艾滋病阳性孕产妇22人,干预15人,干预率达到68.18%;检出梅毒感染孕产妇150人,干预 71人,干预率达到47.33%。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全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今后将最大限度发现和管理感染者 今后,我省将进一步完善艾滋病综合监测和实验室检测网络,广泛开展门诊、术前、产前等规范化咨询检测服务,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和病人,确保早发现、早管理、早干预、早治疗,减少二代传播,最大限度降低艾滋病传播风险。 针对青年学生、男男性接触等重点目标人群,实施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遏制艾滋病疫情在重点人群的扩散蔓延。 坚持就地治疗原则,强化定点医院建设,进一步扩大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规模,提高艾滋病病人的自身免疫力和生活质量。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诊治,确保艾滋病患者得到有效救治。为孕产妇提供艾滋病病毒、梅毒检测咨询,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及其所生婴幼儿免费提供治疗、预防性用药、随访服务等系列干预措施,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和先天梅毒的发生。
|
关键词:我省,综合干预,例病例,抗病毒治疗,报告病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