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健康频道>>专题库>>专题库

食用油:概念炒作何时能罢休

来源:中国质检网 作者: 2015-10-16 13:43:57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不要买深海鱼油,那个不好。”

  “怎么不好,你没看电视广告里说,每天两粒深海鱼油提高记忆力,降低高血脂……”

  “你别听电视广告的啊,你没看新闻说,深海鱼油并不都来自‘深海’,市场批发才6元一瓶,这个这么贵。”

  3月13日,在北京市一家大型超市里,面对着近10种食用油产品,一对年轻的夫妻就到底应该买哪种食用油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现在,像这对夫妇一样对食用油选择心存困惑的消费者不在少数。随着超市里食用油种类越来越多,一些消费者也面临着幸福的“烦恼”。

  食用油概念层出不穷

  记者走访北京市的一些超市、市场可以发现,目前市场上的食用油不仅名目繁多,概念层出不强,而且被各植物油品牌“添加”的营养元素目前已多达近10种:DHA、EPA、亚麻酸、植物甾醇、谷维素掺杂着维生素,添加DHA就是含DHA的食用油,添加了维生素就是含维生素的食用油。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形成了不同风格的食用油品种。

  名目繁多的概念让消费者忽然觉得买瓶油成了件相当劳心的事。在家乐福超市买油的消费者姜女士说,在柜台上转了一圈感觉眼花缭乱,作为本科生甚至对油瓶上的一些字都不认识,“那个淄博的‘淄’去掉三点水不知道念什么,那么多营养元素,没有个对口的硕士学位恐怕一般还真搞不清。”

  “很多消费者认为国外进口的就是好,‘健康’在这几年也备受推崇,但是说白了这些概念都是炒作。”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质量安全真假难辨

  姜女士说,油盐酱醋本来就是生活所需,亲和力最重要,这么挖空心思“搞科普”反倒让人觉得生分。

  确实,层出不穷的新概念食用油,不仅没让消费者放心,反而对其质量安全产生了疑问。在对深海鱼油的调查中记者发现,市场上的深海鱼油外包装上多数都印有来自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但实际产地却是广州、深圳、天津等地。在广告宣传中以“采用美国阿拉斯加深海鱼作为原料”的居多。对此,销售人员解释说:“原料是进口的,是在国内灌装的,放心好了。”

  记者了解到,不同产地的鱼油在价格上也有差距,完全由国内生产的深海鱼油价钱较为便宜,原料进口国内灌装的次之,原装进口的最贵。此外,这些深海鱼油的配料有的只标注深海鱼油,有的配料是深海鱼油和维生素E,还有的是深海鱼油、维生素E、明胶等。但功效成分都是DHA和EPA两种。

  在记者随机采访的消费者中,多数消费者都表示是听说别人在用才购买的,“里面的配料具体也不懂,光听人家说对心脑血管挺好就买了,也没咨询过医生。”一位常年服用深海鱼油的中年女士说。

  中国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葛可佑指出,虽然不同的油品营养有区别,但没有一种油品包含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靠一种食用油包打天下,很可能造成“营养不良”。消费者应当注意平衡膳食,均衡营养,才会更健康。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提供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油品的摄入量每天不宜过高。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业大学食品与营养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李里特教授表示,消费者在选择食用油品种时,一定要有自主地判断,根据科学的营养数据来选择,而不是人云亦云或者跟风。“比如橄榄油,现在很受消费者青睐,价格也很高,但其实橄榄油更多的是从国外进口的,它可能更适合西方人的饮食习惯,因此中国人要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来选择合适的油品。”

  符合标准的都是安全的

  面对消费者的疑惑,中国粮油学会常务副会长兼油脂分会会长王瑞元表示,一般来讲,所有的食用油产品,只要是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都是安全的、有营养的,都对健康有好处,只是包含营养成分的程度不同而已。

  据了解,目前我国大多数食用油产品都有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如《棉籽油》、《葵花籽油》、《油茶籽油》、《玉米油》、《米糠油》5项食用植物油产品国家标准,就在2003年10月1日集体“上岗”。

  另外,经过修订后的国标《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也已于2005年10月1起开始正式实施,该标准分别替代了此前于1988年、1991年和1994年颁布实施的3个国标。同时已经实施的还有《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食用植物油销售包装》等配套的国家标准。

  但对于很多消费者比较熟悉的调和油,目前则还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食用调和油一度成为被曝光的对象。据《燕赵晚报》报道,河北省消费者协会曾对石家庄市场销售的食用调和油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虽然各品牌的调和油成分标注很详细,但是每种油的具体含量和所占比例,却没有一个品牌在标签上进行明示。

  调和油里各种油品的比例到底是多少?记者就此问题询问了几个超市工作人员,他们也只是表示调和油的配方是按照含量多少来排列的,但并不清楚每种油品的比例。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消费者,他们大都表示,由于看不到配料比例,买调和油时只能靠经验和运气。

  据了解,我国的《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从2005年开始制定,多次公开征求专家和企业的意见,但千呼万唤终未出来;2007年形成了“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送审稿》”;2008年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开始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过程中,一些粮油集团提出以占比1/3或者50%的油料来给调和油命名,名称中所涉及的原料油由前到后比例递减等意见,但至今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也未出台。

  专家表示,调和油不像纯食用油,纯食用油掺了一点别的油都可以检测出来。但调和油却不是这样,由于各种油的脂肪酸结构组成差别并不大,对调和油的检测只能检测出特定油种有还是没有,具体比例很难检测。

  王瑞元认为,消费者在选择食用油产品时,除了信赖大品牌和从正规途径购买外,还应当学会看标签,看标签上标注的成分、含量,知道什么东西能促使自己更加健康和有营养。

关键词:食用油,概念炒作,深海鱼油

责任编辑:刘昆鹏
-->
关闭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我们 | 举报平台 | 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