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油养护心脏说法不靠谱
6月“科学”流言榜近日公布,“网传视频称杨梅被注胶”“鱼油能养护心脏”“苦瓜和鸡蛋不能同吃”“京津冀将出现‘雷达无法测量的特大暴雨’”等9大流言榜上有名。 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得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技传播专业委员会、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上海科技传播协会支持。 网传视频称杨梅也被注胶了 流言:近日,网上出现了一条“注胶杨梅”视频。视频中,一名女子拿着杨梅在水龙头下反复搓洗挤捏,最后在手上留下了一些胶状物。女子提醒消费者买杨梅时要谨慎:“你们看看这是什么东西,摸都摸不动,是胶呢,你们买杨梅一定要注意了。” 另外,市面上还流传着“每个杨梅都有虫”“泡不出虫的都喷了药”“吃进去的虫子/卵会在体内繁殖”等流言。 真相: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副研究员许文平表示,杨梅果肉中90%以上的成分是水,剩下不到10%是膳食纤维、糖酸、蛋白质、花青素等营养物质。杨梅的果肉由众多肉柱聚集而成,由于果实没有外果皮包裹,果实非常容易被破坏。所以,视频中的女子很容易就能将杨梅搓烂。她捏碎剩下的不是别的,而是果肉,也就是组织结构被破坏的肉柱揉在了一起,并不是什么“胶”。专家认为,为杨梅注胶是件很不靠谱的事情。 另外,虽然杨梅爱生虫,但并非买到的杨梅都能泡出虫子来。盐水泡虫是最方便有效的办法,不仅能去除浮尘物,还能保持新鲜,用白酒浸泡虫子钻出速度快,但酒味比较呛人。 大部分果蔬上的虫子其实与平常人们所指的蛆并不一样,平常人们所说的蛆是腐生在人畜的粪便上,具有传染疾病的风险。而果蝇跟苍蝇完全不同,幼虫生来就是吃果肉的,以水果的营养为生,不会携带传染病菌,一般对人体无害。胃液的酸度可杀死幼虫,幼虫会被当成蛋白质消化掉,不会在人体内生存或繁殖。 特定蔬菜具有降血压功效 流言:“速转救命!这些蔬菜能降血压!”这样的文章在朋友圈流传多时。番茄、木耳、海带、萝卜等蔬菜都榜上有名。 真相:特定的食物没有降血压功效。调整生活方式,的确能降低血压,比如“降血压食谱”。但“降血压食谱”并非因为“××”成分所以能降血压,而是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低钠、高糖等危险因素。另外,调整生活方式作为预防或者“保守治疗”的一种尝试,并非对所有人都适用,它永远无法代替药物。 霍金警告人类不要登月“月球背面有外星人!” 流言:有消息说,霍金警告人类不要再登月了,因为月球背面有外星人,其他科学家也纷纷认可了霍金的说法,还表示美国当年草草结束月球计划就是因为被外星人威胁了。 真相:这篇“霍金系列”新闻文章,经过微博账号“BBC全球探秘资讯”转发后,阴差阳错地被冠上了“BBC”的前缀——于是,一条彻头彻尾的假新闻开始在且仅在中文网络圈大规模传播。 霍金发表过对月球开发探索的看法是真,但他并没有说过“人类不要登月”,更没提过“月球背面有外星人”之类的荒唐言论。 所有探月任务都没有在月球背面发现外星人的基地,也没有发现任何人工建筑物或人为活动的痕迹。 智能手机每晚关机既能避免辐射又能省电 流言:智能手机有辐射,晚上睡觉不关机百害无一利,而且晚上关机还可以节省更多的电量,所以每天睡前关机是个好习惯。 真相:四川理工学院电子信息系教授姜涛介绍,相比低功耗的待机模式,频繁开关机对手机电量的消耗其实更大。 另外,近年来的多项科学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手机与脑瘤等癌症的发病率无关。 2011年5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下辖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在对关于使用手机与脑瘤的科学文献,做了历时一周的集中梳理之后,宣布将手机辐射的致癌风险归为2B等级。其含意是指“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动物致癌性证据不充分”。同属2B等级的还有咖啡和泡菜。 总的来说,对于目前绝大多数的智能手机,没有必要每天都关机。手机辐射不会危害身体健康。从省电的角度来讲,与其让手机重启时大量耗电,不如尽量待机或使用飞行模式,让通信模块休眠省电。 鱼油能养护心脏 流言:“纯净鱼油富含omega-3脂肪酸,可以降低心脏病风险。”鱼油是一种膳食营养补充剂,在很多地方都能买到。许多人相信其中的omega-3对心脏具有保护作用,令其在市面上分外抢手。而且孩子的奶粉中也会有添加,omega-3能够帮助婴幼儿大脑发育。 真相:最近的一份临床试验报告对1000例已经患有心脏病的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服用鱼油,大部分患者的症状未出现明显的改善,也未统计出有效数据证明鱼油对心血管系列疾病具有防护作用。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专家表示,鱼油作为一种膳食营养补充剂,保障心脑血管常规的营养是可以的,但是说到养护心脏的作用并不明确。“跟很多的微量元素一样,omega-3过量服用也是会中毒的,之所以叫膳食营养补充剂,是因为营养素含量比普通的高,补充时需要一定范围,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服用。” 京津冀将出现“雷达无法测量的特大暴雨” 流言:6月21日到23日,华北地区遭遇强降雨过程。其间,“有特大暴雨、极大的狂风和强烈雷电覆盖北京全境,已经大到雷达回波无法测量的上限……”“特大狂风暴雨”的谣言,在朋友圈里刷屏,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同时给预报员们背上了一口大锅。 真相:针对“雷达回波无法测量”的措辞,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方翀称,根本不存在这种情况,北京处于中纬度地带,风力和雨量都不是最大的地带,不管是雷达或者自动观测站,都很难超过测量上限。 该谣言最早出现于“中国气象爱好者”微信公号发布的一篇题为《六年来最大的冷涡暴雨即将光临京津冀!你一定要准备好!》的文章。谣言先入为主,让人们产生暴雨过程来势汹汹的印象。“李鬼”信息有时打着气象部门的旗号招摇撞骗,混淆视听,制造紧张气氛,给社会带来一定恶劣影响,同时可能导致社会公众对气象部门的预报结论产生一些误解。 食盐里居然有剧毒氰化钾 流言:盐的包装袋配料表里有一种叫亚铁氰化钾的东西。而氰化钾是剧毒物质。于是网上有人揭露内幕,这个东西外国人不用,忽悠中国人用,长期食用会让人中毒。 真相:亚铁氰化钾和氰化钾是两码事,亚铁氰化钾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用作抗结剂。亚铁氰化钾又叫黄血盐钾,化学式是K4[Fe(CN)6],而氰化钾的化学式是KCN。区别在于亚铁氰化钾里面的氰根和铁元素牢牢结合在一起,于是它的急性毒性和氰化钾相比差了几百倍。它的急性毒性参数LD50约为每公斤体重1.6-3.2克,和食盐接近,属于低毒物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粮农组织的数据,亚铁氰化钾的终生安全剂量是每公斤体重0.025毫克。也就是说对于60公斤重的人,每天摄入1.5毫克完全没问题。按照中国国家标准的规定,食盐中亚铁氰化钾的最大添加量为每公斤10毫克。如果要吃出毛病,一个60公斤重的人每天至少要吃3两盐。 苦瓜和鸡蛋不能同吃 流言:网络上流传苦瓜性寒,鸡蛋也是寒凉之物,所以两者不能一起吃。另外,鸡蛋里的钙与苦瓜中的草酸产生化学反应,生成草酸钙,影响人体健康。 真相:苦瓜和鸡蛋的性味本身在中医当中的说法也各不相同,两者炒在一起后寒性是会增强还是减弱,也无法得出准确的定论。 在翻炒过程中,苦瓜中的草酸与鸡蛋中的钙确实会反应生成草酸钙,但草酸钙不溶于水,很难被肠道吸收,会直接排出体外。如果做菜时将苦瓜在热水中焯烫后,草酸溶于水,留在菜中的草酸含量就更少了,更不足为虑。 如果苦瓜中的草酸没有在炒菜时与钙反应,而是直接被人体吸收后,又在血液中遇到钙,反应生成了草酸钙。特别是在肾脏里,尿液浓缩的情况下,就很可能会引起肾结石、膀胱结石或尿道结石。不过大家也不必太担心,蔬菜里的草酸,未必一定会跑到肾脏里面去。它可能在烹调中被除去,也可能在胃肠道中与其他物质结合,最后没有被吸收到血液当中,自然也就不一定会带来结石的麻烦。 不法商贩让荔枝“比砒霜还毒” 流言:“很多不良商贩为了保证利润,长途运输时,都会添加添加剂,而这些添加剂中,很多都是用硫酸溶液浸泡或用乙烯利水剂喷洒过的,还有很多不明染色物质。”每年荔枝上市都伴随着一轮又一轮关于“不法商贩用化学药物处理荔枝”的传说。有的甚至宣称某些荔枝“有剧毒”。 真相:这样的传言严重失实。首先,农业部发布的行业标准里,允许用漂白粉溶液和其他杀菌剂、保鲜剂对荔枝进行保鲜处理。其次,用硫酸处理荔枝等新鲜水果属于违规,但不是说用于浸泡荔枝的稀硫酸“有毒”。所谓“使手脱皮、嘴起泡,还会烧伤肠胃”需要浓度相当高的硫酸才能做到。用硫酸浸泡荔枝只是为了降低pH值,完全用不着那种浓度。第三,用二氧化硫处理荔枝也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所有媒体报道过的荔枝检出二氧化硫的案例,含量都远远低于残留量标准。事实上,二氧化硫是气体,在水果表面根本吸附不了多少。不管是50毫克/公斤的国家标准,还是30毫克/公斤的行业标准,几乎都不可能达到。 |
关键词:荔枝,谣言,鱼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