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更要保持健康的心理
现代生活中,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国际社会把20世纪称为经济与科技大发展的“物质文明世纪”,而把21世纪看作信息与生命大发展的“精神文明世纪”。 肩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使命的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状况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教师总在主动地向学生施加影响,而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上,更为深刻的是对学生个性的影响。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自己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满足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于是,在双方的协同努力下,创造出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和课堂氛围。这样的教学,必然是令人乐而忘忧、如沐春风。 但在现实生活中,教师的心理问题又是客观存在的。由于教师的心理问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不和谐音,有的甚至造成相当恶劣的后果,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有的专家指出,造成教师心理障碍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师的超负荷工作,加重了教师的负担,使其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加上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相对较低的工资待遇极易导致教师心理失衡。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对教师的过高期望造成的。常人眼中的教师,应当是学识渊博、品行高尚的人。这种期望使许多教师觉得不应当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缺点和脆弱性,以免破坏自己的形象。这种心理定势使得教师不能和学生坦诚、真率地相处,不利于调节、疏导自己的情绪,因而严重威胁着教师的心理健康。 所以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首先要重视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的典范作用、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教师要保持健康的心理,必须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环境的变化。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在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培养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提高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
关键词:教师节,教师,健康,心理,心理状态 |
相关新闻
• | 劳心一族 流汗更健康 |
• | 教师要重视体育锻炼 |
• | 简单运动让你睡好觉 |
• | 教师远离疾病生活调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