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库 > 专题库

张笋

2017-11-06 15:21:00 作者: 来源: 军报记者
分享:

  张笋

  2013年12月10日战友报头版头条

  ●从医17年,没收过一个红包,没受到一次投诉,没出过一次差错,53个红手印见证她的高尚医德

  ●先后发表SCI论文8篇,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8项,用高超医术为160多名疑难杂症患者解除病痛

  ●面对死神乐观坚强,交纳1.1万元特殊党费扶贫助困,决定在生命走到尽头时把有用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

  人物小传:张笋,女,汉族,河北省辛集市人,1972年1月出生,1996年西安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同年参军入伍,1997年12月入党,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现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她对党忠诚,热爱祖国,热爱军队,对工作精益求精,对患者满腔热忱。在身患癌症晚期、生命垂危的情况下,依旧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并作出了生命一旦终止,把有用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的庄严承诺。她2次远赴非洲大陆,执行重大跨国军事卫勤保障任务,用一流的技术、热忱的服务和过硬的作风为国家和军队赢得荣誉。入伍17年来,先后荣立三等功2次,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8项,荣获联合国和平荣誉一级勋章,被军区评为“爱军精武先进个人”,被河北省授予“白求恩式医药卫生工作者”荣誉称号,当选“河北省十大新闻人物”、 “感动省城十大人物”,担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河北省神经免疫学会常务委员等学术职务,是河北省最年轻的神经病学专家。

  本报消息丁顺国、陈江文记者刘永国、尹庆文、田兰富、罗有为报道:“敬爱的党组织:我决定在我生命走到尽头时,将我有用的器官捐给需要的人……”12月8日,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张笋郑重地在思想汇报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见证此景的记者和现场的每一个人无不为之动容。

  今年年仅41岁的张笋,2012年6月被确诊患脑部胶质瘤。入伍17年来,她模范践行白求恩精神,视使命重于生命,爱患者胜过自己,在身患绝症的情况下,乐观坚强,始终战斗在临床一线,被誉为“白求恩式的好军医”。

  1996年,张笋以优异成绩研究生毕业,她把国家和军队的需要作为人生第一选择,放弃进地方大医院、留校任教和直接读博士的机会,选择从军 报国 。2004年在加拿大做完博士后研究,她谢绝国外研究机构高薪挽留,毅然带爱人孩子返回祖国。今年2月,她在开颅手术后第8天就开始为患者诊疗,至今仍战斗在临床一线,并交纳1.1万元特殊党费,资助贫困患者和学生。

  从医17年,张笋对患者极端负责,对病人极端热忱,把患者的痛苦安危看得高于自己的生命,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从不过度治疗,不乱开大药方,没收过一个红包,没受到一次投诉,没出过一次差错,在患者中留下了“随叫随到”、 “微笑天使”的美名。当她被诊断患有绝症后,53名患者自发发出倡议、并在倡议书上按下红手印,呼吁医院和社会共同关注宣扬张笋、全力救治张笋。

  作为河北省内最年轻的神经病学专家,张笋始终把提高医术水平视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责任追求,对工作精益求精,对医学苦苦求索,先后发表SCI论文8篇,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8项,被聘为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被军区评为“爱军精武先进个人”,被河北省授予“白求恩式医药卫生工作者”荣誉称号,当选“河北省十大新闻人物”。

  医院遂行急难险重任务时,张笋总是主动请缨,积极履职尽责,把建功沙场作为自己最大荣光。2003年国内暴发非典疫情,正在国外做博士后研究的张笋闻讯后,3次向组织要求回国参战。2006年,医院组建我国赴利比里亚维和医疗分队,她几次找到院领导要求参战。在利维和期间,她多次冒着战乱和被烈性传染病传染等危险,为维和部队官兵和当地人民治病,和战友一起接诊8400人次,治疗护理传染病患者1000余人,无一死亡,医护人员无一感染,创造了中国维和史上多项第一,荣获联合国和平荣誉一级勋章。2009年,张笋远赴加篷共和国参加联合医疗救援行动,和队员一起接诊1.8万多人次,手术300余例,用过硬的医术和优良的作风赢得世界喝彩。(本版照片刘会宾摄)

  做白求恩精神的新时代传人

  ●本报评论员

  连日来,我们一直沉浸在对一个普通军医先进事迹的深深感动之中。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张笋,以白求恩精神作为职业操守的最高追求,视使命重于生命,爱患者胜过自己,信念坚定、执著追求,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被誉为“白求恩式的好军医”。她多次拒绝地方大医院和国外研究机构高薪聘请,始终把祖国和军队需要作为人生第一选择,坚守在部队医疗工作一线。她对每一次治疗都极端负责,对每一名患者都极端热忱,对每一项技术都精益求精,从医17年,没收过一个红包,没受过一次投诉,没出过一次差错;坚持姓军为兵,把部队战斗力看得重于一切,把官兵健康看得高于一切;情系战场建功业,主动要求参加抗击非典,两次远赴非洲大陆参加国际维和与联合军演,创造中国维和史上多项第一,以过硬的技术和优良的作风为国家增光、为军旗添彩。

  最令人敬佩的是她面对死神的坚强乐观态度。在被确诊患脑部胶质瘤后,她把诊断书装在兜里继续工作,不让别人分担压力。做开颅手术的前一天还在上班,手术后第8天就开始为病人看病。“我从不畏惧死,但我渴望生命,因为患者需要我。”她多次嘱咐不要占用更多的医疗资源,交纳1.1万元特殊党费资助贫困患者和学生,并决定将来捐献遗体,“将有用的器官捐给需要的人,我就永远活在了这个世界上。”

  张笋用生命模范践行白求恩精神,用忠诚彰显共产党员崇高追求,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典型,是立足本职岗位积极践行强军目标的时代楷模。她的感人事迹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传递了社会主义正能量,彰显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集中回答了新时期党员干部以什么样的信念服务群众、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以什么样的素质投身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现实问题,给人以激励和鼓舞。学习张笋先进事迹,对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持续推进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很强的示范作用。张笋的先进事迹平凡平实、可信可学。全区官兵,特别是广大医务工作者要以张笋为榜样,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固守忠诚信念,秉承优良传统,加强医德修养,精进医疗技术,勇于担当使命,敢于创先争优,努力成长为德艺双馨、官兵认可、群众满意的人民军医,争做白求恩精神的新时代传人。

  向张笋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她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军队的坚定信念,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面对日益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面对日益多元的价值观念,面对各种思潮的考验影响,做到任何时候都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就是要学习她全心全意、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优秀品格,在新军事变革步伐日益加快的今天,自觉把个人理想抱负融入中国梦强军梦,牢记强军目标,坚定强军信心,投身强军实践,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本领恐慌感,心无旁骛,开拓进取,爱军精武、爱岗敬业,做能打胜仗的尖兵;就是要学习她乐观坚强、无私奉献的人生态度,净化思想灵魂,锤炼人品官德,减少私心杂念干扰,抵挡声名利禄诱惑,开朗达观地面对一切困难和坎坷,真正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关键词:白求恩,精神责任编辑:崔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