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裹中药丸的“外壳”蜡丸是怎么制作的?有驱虫功效的中药香囊里包含了哪几味药草?野山参和养殖参分别长啥样?从国家博物馆里的一场中医药健康文化主题盛宴中,人们通过感官体验找到了答案。
在中医药法实施将满一周年之际,由中医中药中国行组委会、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医中药中国行——2018年中医药健康文化大型主题活动”30日在京启动。健康咨询、互动体验、健康讲座、科普资料发放……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冒着酷暑前来参加。
家在北京的邬女士一家三口在老字号药店永安堂的展位前驻足良久,目不转睛地看着一个大药团通过简易的工具被加工成一颗颗大小均等的浑圆的药丸。“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我们应该对它多一些了解。”邬女士说。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更加重视生命质量、注重中医养生。国医大师王琦在活动开幕式上说,中医药文化科普能够增进社会对中医药核心价值理念的认知和认同,服务于百姓健康。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既要靠医疗卫生服务的“小处方”,又要靠社会整体联动的“大处方”。但对谁进行科普、用什么方式科普,才能提起人们的兴趣,达到应有的效果?
普及中医药健康文化需从娃娃抓起。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近年来,各级政府和社会机构在推动中医药文化走进校园过程中做出不少尝试。
北京承易启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一套适合一至八年级学生阅读的中医药文化教材,被家长们争相索取。“脾和胃一样,都像是粮仓的主管,保障供给、运化五味的生命活动归属于脾胃。”打比方、讲故事、图文并茂的教材内容,让中医药知识“活”了起来,提升了学生和家长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
“要用人民群众看得见、听得懂、用得会的途径和方法普及中医药健康知识和方法,让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直入人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表示,要通过多方位、多渠道、多形式的活动推动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的普及,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记者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了解到,除举行中医药健康文化大型主题活动和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大赛外,今年还组织第五届全国悦读中医、中医药健康文化精品遴选、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和中医中药港澳行等活动,建设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体验场馆,并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
随着互联网与中医药的深度融合,四诊仪、中医健康管理太空舱、中医经络腧穴解剖教学平台等智能设备在中医问诊、中医教学等方面应用日益广泛。专家表示,中医智能设备也将在中医药科普方面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