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在北京胜利召开。会议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明确提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医改工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推进健康中国战略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各项重点任务稳步推进,特别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现全面覆盖,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5项制度建设以及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7年度56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健康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具体任务,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现全覆盖
2017年4月2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部、中央编办、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医药局、国务院医改办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国卫体改发〔2017〕22号)要求,9月30日前,全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其中明确了七项重点任务:
一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逐条逐项落实改革任务,深化“三医联动”,增强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二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学习先进经验,结合地方实际大胆探索创新,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向纵深推进。三是贯彻落实《关于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平均增长幅度控制在10%以下。四是明确全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时间表,7月31日前,所有地市出台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议案;9月30日前,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年底前,前4批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下降到30%左右。五是巩固完善前四批试点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果。巩固取消药品加成成果,进一步健全公立医院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和科学合理补偿机制。六是拓展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一步总结提炼推广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市)经验,积极推进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全面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疗收入增幅下降,医疗服务收入占比和占业务比重提高。七是扩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各省(区)确定1个城市作为省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城市;各直辖市分别确定1个区(县)开展省级示范工作。除安徽、福建、江苏、青海4省外,各省(区)及兵团分别推荐1个县(市、师)作为第二批国家级示范候选县(市、师)。
“五项制度”建设稳步推进,相关领域改革成效明显
2017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一年。这一年,推出了35项深化医改的重大典型经验,《“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规划》确定的五个方面、56项重点任务按时完成,到2020年的部分指标提前实现。
(一)分级诊疗制度正在形成。94.7%的地级以上城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超过了年初规定的85%的目标要求。从大健康角度塑造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发展医疗联合体和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推动落实基层首诊,畅通上下转诊,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2.5%。各地医联体建设快速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断完善,以此为抓手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共享,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稳步推进。2017年7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在3个方面提出了20项任务。这一文件的出台,标志着完成了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立柱架梁”的工作。文件要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坚持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坚持分类指导,鼓励探索创新,到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基本形成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和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治理机制,促进社会办医健康发展,推动各类医院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基本建立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2017年,全国所有公立医院全面推开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不含中药饮片),全面破除实行60多年的公立医院“以药补医”旧机制。落实政府办医责任,赋予公立医院经营管理自主权,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路径,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医院收入结构得到优化,推动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编制人事和薪酬制度,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重从2015年的33.2%提高至2017年的34.6%,初步建立了运行新机制,公益性明显强化,改革成效初步显现。
(三)全民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健全。一是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450元,支付方式改革加快推进,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开创性地建立了大病保险制度和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大病保险惠及千万患者,应急救助累计近70万人,发挥了救急难、救贫困作用。二是完成了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整合,实行“六统一”政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优化整合,全民医保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大病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全面建立。三是一些地方积极探索发挥医保基金监管、药品耗材联合采购结算、医疗服务行为监管等职责,“三医联动”在一个平台上实现。四是商业健康保险不断发展,支持商业保险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医保经办等工作,商业健康保险及多种形式医疗保险发挥了补充作用,为“病有所医”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接入全国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系统。
(四)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全流程发力。基本药物制度持续巩固完善;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公立医院药品采购“两票制”、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阳光采购、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等改革举措有序推进;不断健全药品集中采购机制,39种谈判药品纳入医保目录,平均降价55%。建立起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平台,采取市场撮合、定点生产、完善储备、打击垄断等多种办法,解决药品短缺问题。加强儿童用药供应保障;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全链条改革,药品流通秩序不断规范,初步形成新时期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框架。
(五)综合监管制度逐步形成。研究制定加强行业综合监管的指导性文件,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机制逐步形成;深化医药卫生领域“放、管、服”改革稳步推进,取消了一批行政审批事项,新增独立设置医疗机构类别,建立区域注册制度,促进社会办医快速发展,民营医院达到1.77万家,占医院总数的59%。监管方式不断完善,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多元化综合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全行业综合监管持续强化。监管力度持续加大,开展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等专项监督检查。建立健全预防处置医疗纠纷“三调解一保险”长效机制,打出“组合拳”,全国涉医刑事案件数量比5年前下降40%,医疗纠纷数量下降20%,医疗秩序明显好转。
(六)相关领域改革持续统筹推进。人才培养机制逐步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等人才培养和医学教育工作不断推进;“互联网+医疗卫生”广泛应用,全民健康信息化加快发展,启动健康旅游、大数据中心、医养结合等试点,健康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多元办医格局加快形成,健康产业加快发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服务经费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深化医师资格考试改革,卫生职称改革进展顺利。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法》公布施行,国务院印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建立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发布《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屠呦呦研究员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推动中医药“走出去”,建设32个海外中医药中心,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中医药宝库不断弘扬光大。
35个医改“样板”亮相全国,模板“复制”时代到来
2017年6月4日,召开了全国深化医改工作经验推广会暨2017年中国卫生发展高峰论坛。围绕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等五项制度的关键环节,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35项深化医改重大典型经验。
在构筑分级诊疗制度方面,推出的主要有:上海的“1+1+1”拓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浙江杭州的政策联动、福建厦门的从“三师共管”切入带动“下沉”、江苏盐城大丰的个性服务包、北京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牵手”医联体、广东深圳罗湖的医疗集团落地“三个共同体”、安徽天长县域医共体建设、甘肃庆阳的医保杠杆撬动分级诊疗等经验做法。
在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方面,推出的主要有:福建三明的“三医联动”构建运行新机制、安徽天长的系列改革助公立医院“归位”、福建的省属医院管委会大“集权”、上海的申康中心承担政府办医职能、广东深圳的公立医院管理中心履责办医、山东的公立医院编制备案管理、江苏的薪酬制度改革实现突破、深圳的创新财政投入机制、北京协和医院的全面强化医院管理、河北唐县人民医院的加强内部管理挖潜等经验做法。
在建立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方面,推出的主要有:福建的医疗保障管理“中枢”、宁夏盐池的支付方式改革全覆盖、云南禄丰的DRGs覆盖住院服务、河南宜阳的创新DRGs分级管理办法、河南的推进商业保障经办基本医保、广东湛江的开展第三方智能监管等经验做法。
在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方面,推出的主要有:河南的困难群众均有大病补充保险、江西的贫困大病患者有四道保障线、福建三明的实行药品流通“两票制”、浙江的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四川的“五位一体”阳光采购等经验做法。
在健全综合监管制度方面,推出的主要有:上海的绩效考核激励约束医院院长、安徽的“六项制度”加强医疗服务监管、甘肃的“八八排队”监管服务行为、江苏苏州的建设现代综合监管体系、广东深圳的推动监管方式标准化信息化等经验做法。
这35项深化医改重大典型经验的推广,充分发挥了典型引路、引领示范的作用,给各地提供的学习的榜样,在医改向纵深推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破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7年医改工作综合成效明显,2020年部分指标提前实现
(一)居民就医负担有所减轻,筹资公平性进一步提升。医药费用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个人卫生支出比重持续下降,降至28.8%;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因病致贫返贫问题逐步缓解。
(二)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满足程度提高,服务利用持续增加。医疗卫生服务流程、方式和便民措施等不断优化,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取得重大进展,患者就医获得感不断增强,在零售药店购药和用药体验不断提升。政府卫生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服务筹资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三)卫生健康服务可及性明显改善。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进一步增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全国财政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直接投入不断增加,2015年以来年均增长400多亿元;通过医联体建设、远程医疗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下沉;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管控机制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行为进一步规范,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
(四)人民健康状况和健康公平性持续改善。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人均期望寿命逐年提升,孕产妇死亡率不断下降。2017年,人均期望寿命达76.7岁,孕产妇死亡率降至19.6/10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6.8‰和9.1‰,已提前降至2020年目标值(分别为7.5‰和9.5‰)要求;健康公平性进一步改善,对基层和中西部地区的卫生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城乡居民健康待遇和健康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